|
前太守仲求石問留題因和三首 / 作者:吳芾 |
不解追時好,尤非治郡才。
故山猿鶴怨,應怪未怪來。
|
|
前太守仲求石問留題因和三首解釋: 詩詞:《前太守仲求石問留題因和三首》
這首詩詞出自宋代詩人吳芾之手,它描述了一種無法理解時光的美好,特別是對于一個治理地方的官員而言,并且表達了對于生活中種種不盡人意的事物的無奈和苦悶。讓我們來一起欣賞并分析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解追時好,
尤非治郡才。
故山猿鶴怨,
應怪未怪來。
詩意:
這句詩的第一句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的美好感到困惑,他無法理解時光流逝的好處。第二句則指出自己并不是一個出色的地方官員,因為他沒有能力有效地治理郡縣。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故鄉山中的猿猴和鶴鳥,它們表達了對于環境的不滿和怨憤。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中種種令人不快的事物的無奈,他認為這些事物的出現是理所應當的,已經習以為常。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自己對于時光的困惑和對于自己執政能力的懷疑,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糾結和焦慮。他對于時光流逝的好處感到不解,這可能是因為他希望能夠停留在某個美好的時刻,而不是面對變遷和歲月的無情。作者自稱自己無法勝任治理郡縣的工作,這顯示了他對于自身能力的懷疑和對于官場的不滿。而對于故鄉山中的猿猴和鶴鳥的描繪,則彰顯了作者對于自然環境的喜愛和對于現實社會的不滿。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中種種令人不快的事物的無奈,他已經習慣了這些不盡如意的遭遇,甚至不再去怪責它們。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無奈,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中一位地方官員的困惑和苦悶。通過對于時光、能力和生活的思考,詩人傳達了對于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的感慨,并表達了對于社會和人生的深深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