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王龜齡得請還鄉 / 作者:吳芾 |
兩馳章奏叩天關,只愿歸來老故山。
愧我尚留牽吏役,羨君先去得身閑。
冥鴻已逐高風舉,倦鳥終隨落照還。
尚似杖藜尋舊約,雁峰深處共躋攀。
|
|
送王龜齡得請還鄉解釋: 《送王龜齡得請還鄉》是宋代吳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兩位友人的分別和再相聚,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友人離去的羨慕之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兩馳章奏叩天關,
只愿歸來老故山。
愧我尚留牽吏役,
羨君先去得身閑。
冥鴻已逐高風舉,
倦鳥終隨落照還。
尚似杖藜尋舊約,
雁峰深處共躋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吳芾與王龜齡的離別和再相聚之情景。詩的開頭寫道,他們兩人奔赴邊關,上表請命,叩擊天門,只是為了能回到故鄉。作者心懷愧疚,因為他還被留在官職中,牽扯于瑣碎的公務之中,而羨慕友人能夠先一步離開,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下來,詩中運用了象征手法,以冥鴻和倦鳥作為意象,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和羨慕之情。冥鴻象征著友人王龜齡,它已經飛向了高遠的天空,展翅飛翔;而倦鳥則代表了作者自己,最終還是隨著夕陽的西下歸巢,沒有實現自己的向往。這種對比,既體現了作者對友人的祝福和欣慰,也表達了自己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遺憾。
最后兩句詩寫道,作者仍然像拄著拐杖的老人一樣,尋找著過去的約定和承諾,希望能夠與友人一同攀登雁峰深處。這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無論時光如何變遷,他都希望能夠與友人再次相聚,一同回到故鄉,共同追憶過去的誓言和情誼。
這首詩詞情感真摯,通過具象的描寫和象征意象的運用,將作者對友人和故鄉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詩中的對比手法也突出了作者自身的境遇和內心的矛盾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整首詩以簡潔清麗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友情、家鄉和自由的向往,展示了他對于人情世故和官場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