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翟伯壽二首 / 作者:吳芾 |
高情爽氣薄云天,灑落真如晉七賢。
筆下蟲魚元自得,胸中丘壑更依然。
風流已足追千載,壽考胡為不百年。
人物此時誰得似,只應余慶尚流傳。
|
|
挽翟伯壽二首解釋: 《挽翟伯壽二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情爽氣薄云天,
灑落真如晉七賢。
筆下蟲魚元自得,
胸中丘壑更依然。
風流已足追千載,
壽考胡為不百年。
人物此時誰得似,
只應余慶尚流傳。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翟伯壽的挽詞之情。作者贊美翟伯壽高尚的情操和豁達的氣度,形容他的風采如同晉朝的七賢一般。翟伯壽在寫作中能自得其樂,創作出生動活潑的描寫,而他內心深處的胸懷卻充滿了壯麗的山河景色。他的風采流傳至今已經足夠讓人們追捧了,為何他的壽命卻不足百年呢?這讓作者感到不解和惋惜。在當時,人們很難找到與翟伯壽相媲美的人物,所以作者認為只有他的才華和魅力能夠在后世流傳下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翟伯壽的贊美和思考,展現了作者對于才華橫溢的文人士子的羨慕和敬意。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描寫手法,以山水的形象來描述翟伯壽的文學才華和內心世界。作者通過對翟伯壽的比較和反問,凸顯了他的獨特之處和不凡的才華。詩句流暢自然,意境深遠,展示了作者對于文人士子的崇拜和對于流傳不朽的渴望。
這首詩詞在形式上符合宋代詩詞的格律要求,同時在表達上也具有時代特色和個人情感。通過對人物的贊美和思考,抒發了作者對于文學才華和流傳不朽的向往。整首詩詞既有對翟伯壽的具體描寫,又有對于晉朝七賢的比喻,使得詩意更加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