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李相之勸農 / 作者:吳芾 |
憂民無語對東君,一雨滂沱慰望云。
宣化但期施實惠,勸耕寧復事虛文。
已看野老扶藜去,應有幽人植杖耘。
千里農桑知帝力,自慚濫把竹符分。
|
|
和李相之勸農解釋: 《和李相之勸農》是宋代吳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憂民無語對東君,
心懷憂愁,無言地面對當朝君主,
Withconcernforthepeople,Istandinsilencebeforetheruler,
一雨滂沱慰望云。
一場大雨傾瀉而下,安慰著干旱的蒼穹。
Aheavyrainpoursdown,bringingsolacetothedesolatesky.
宣化但期施實惠,
希望國家能廣施實際的恩惠,
Ihopethegovernmentcanimplementpracticalbenefits,
勸耕寧復事虛文。
勸勉農民耕種,而不再被虛文所累。
Encouragingfarmerstocultivatetheland,andnotbeburdenedwithemptyrhetoric.
已看野老扶藜去,
我已見到農村的老人支著拐杖離去,
Ihavewitnessedtheelderlyinthecountryside,supportedbytheircanes,leaving,
應有幽人植杖耘。
應該有那些幽居的人們拿起鋤頭勞作。
Thereshouldbesecludedindividualswhotakeuptheircanesandworkthefields.
千里農桑知帝力,
千里之內的農田和農桑活動見證了帝王的力量,
Acrossthousandsofmiles,thefieldsandagriculturalactivitiesbearwitnesstotheemperor'spower,
自慚濫把竹符分。
我自愧不如,我所能做的只是分發(fā)些竹符。
Ifeelashamedofmyowninsignificance;allIcandoisdistributebambootokens.
這首詩詞《和李相之勸農》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關切和對國家政治的思考。作者通過描繪農田的干旱和需要雨水的渴望,表達了對人民苦難的關注和對國家政策的期望。他呼吁政府關注農民的實際需求,不再空談虛文,而是給予實際的幫助和扶持。
詩中的"憂民無語對東君"一句,表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無奈,以及他在朝廷面前的無言吶喊。通過"一雨滂沱慰望云"的描寫,作者表達了大雨滋潤干旱的土地,給人們帶來希望和安慰的意境。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已看野老扶藜去,應有幽人植杖耘"的描述,展現(xiàn)了農村的景象。老人離去,寂靜的田野中只剩下那些隱居的人們,他們默默地付出勞動,為土地播種希望。
最后兩句"千里農桑知帝力,自慚濫把竹符分",表達了作者對農民勞作的敬意和自己力量的無足輕重感。他認為真正的權力和力量應該體現(xiàn)在帝王關注農田和農民的實際行動上,而不僅僅是分發(fā)些無實際意義的竹符。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農民生活和國家政治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xiàn)實的擔憂和對政治改革的期望。它強調了關注農田和農民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實施切實可行的農業(yè)政策,關注人民的實際需求,以實際行動為農民帶來福祉。這首詩詞通過深入的描繪和真摯的情感,展現(xiàn)了作者對農民和國家的關懷,傳達了積極向上的社會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