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用前韻奉寄 / 作者:吳芾 |
向來雖著侍臣冠,憂國曾無一日歡。
正色立朝從古少,犯顏論事似君難。
思賢會見重相得,樂圣何妨且自寬。
回首高風誰復繼,凜然名節照人寒。
|
|
再用前韻奉寄解釋: 《再用前韻奉寄》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向來雖著侍臣冠,
憂國曾無一日歡。
正色立朝從古少,
犯顏論事似君難。
思賢會見重相得,
樂圣何妨且自寬。
回首高風誰復繼,
凜然名節照人寒。
詩意:
這首詩以自述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吳芾作為一位侍臣,憂國憂民的心情。他雖然一直身披侍臣的冠冕之職,但憂國的事務卻讓他沒有一天能感到快樂。他在朝堂上保持莊重的態度,仿佛從古至今都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敢于直言論事。面對君主,他覺得即使違背自己的本心也難以開口。他思念那些賢良之士,希望能與他們重逢,共同交流和分享心得。他提出,即使他憂國憂民,為何不先寬慰自己,讓自己能夠欣賞樂圣的音樂或藝術?但是當他回首過去,他卻不知道還有誰能繼承他的高尚品質,保持如此崇高的名節,照亮那些寒冷的人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憂國憂民之情。作者吳芾作為一位侍臣,深感國家的沉痛和困境,他在朝堂上始終保持著莊重的態度,幾乎沒有一天能感到快樂。他的言行舉止受到了歷代忠臣的影響,他覺得自己很少有人能夠像他一樣敢于直言論事。這表達了作者對于忠誠和堅持原則的追求。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思賢和樂圣的向往。他希望能與賢良之士相見,并期望能從他們身上得到共鳴和啟示。他認為即使身處憂國之中,也應該給自己一些寬慰,盡情欣賞樂圣的音樂和藝術,讓自己得到一些慰藉和安慰。
然而,當他回首過去,他發現很難找到能夠繼承他的高尚品質和保持名節的人。這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風氣的擔憂和對于后人的期許。整首詩以自述方式抒發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既有深沉的思考,又流露出對于美好未來的期許和對于社會風氣的憂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