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德堂 / 作者:吳芾 |
我本農家世賤貧,一門相繼亦簪紳。
當知來處非今日,莫學詩人只為身。
|
|
種德堂解釋: 《種德堂》是宋代文人吳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寫了作者出身貧寒的農家,卻有后代成為簪紳(科舉進士)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種德堂》中文譯文:
我本來自貧寒的農家,
一門子孫相繼成為簪紳。
應當明白這并非突然之事,
不要僅僅追求個人榮譽如同詩人。
詩意和賞析:
《種德堂》通過描寫家族的社會晉升,表達了作者對家族傳承和道德教育的重視。首先,詩中提到了作者本身出身貧寒的農家,這突出了作者的謙遜和對過去境況的回憶。然而,下文卻描述了作者的子孫相繼成為簪紳,簪紳是科舉制度中通過考試取得功名的士人,代表了一種社會地位的提升和家族的榮耀。
詩中的"種德堂"指的是一座祠堂,這里既是祭祖的場所,也是傳承家風家訓的地方。通過"種德堂"的提及,作者強調了家族的價值觀和道德傳統的重要性。他希望子孫后代不要僅僅追求個人的成就和名利,而是要注重道德修養、品德培養,繼承和發揚家族的美德。
這首詩詞以淡泊的心態表達了作者對家族興衰的思考,展示了他對家族傳統和家風的尊重和珍視。它體現了宋代文人追求家族榮耀和道德修養的傳統,同時也是對功名利祿的審慎態度的體現。通過對家族的反思,作者希望后代能夠以德立身,不僅僅追求個人的功名,而是更注重內心的修養和道德的實踐。
總的來說,《種德堂》通過家族社會晉升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家族傳統和道德價值的重視,并希望后代能夠以德立身,不僅僅追求外在的榮譽和個人利益。這首詩詞體現了宋代文人對家族和個人身份的思考,并展示了他們對道德修養和家族傳統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