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梁大諫察院同登蔣山 / 作者:吳芾 |
山如屏障阜如鐘,中有巍巍古梵宮。
六代興王俱掃跡,一僧遺堪尚摩空。
萬松雪類長波掛,八水源從異域通。
家在天臺最深處,見山不憶故山中。
|
|
陪梁大諫察院同登蔣山解釋: 《陪梁大諫察院同登蔣山》是宋代吳芾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自然山水為背景,通過描繪山的形態和景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山如屏障阜如鐘,
中有巍巍古梵宮。
六代興王俱掃跡,
一僧遺堪尚摩空。
萬松雪類長波掛,
八水源從異域通。
家在天臺最深處,
見山不憶故山中。
詩中的意境表達了山的壯麗和莊嚴。山勢如同屏障,高峻如鐘,給人一種雄偉的感覺。山中有一座巍巍的古梵宮,展現出古老而神秘的氛圍。
接著,詩人提到了六代興王的痕跡已經被掃去,只有一位僧人的足跡尚存,暗示著歲月流轉,興衰更迭。盡管如此,僧人留下的痕跡仍然能夠使人心生敬畏和遐想。
詩中還描繪了萬松和雪一樣長的波浪懸掛在山間,八條水源從異域匯聚而來,給人以廣闊和開放的感覺。詩人的家就在天臺山最深處,他登山觀賞時,并不會懷念自己的故鄉,而是全神貫注地感受眼前的壯麗景色。
整首詩詞通過對山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對人生和歷史變遷的思考。山的高大和莊嚴給人以力量和震撼,而山中古梵宮和僧人的足跡則使人產生了對時間和歷史的思索。詩人將自己的家置身于壯麗景色之中,表達出對自然的融入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之感。
這首詩詞通過景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獨特感悟,表達了人與自然、人與歷史的聯系,具有深厚的情感和哲理內涵,使人在欣賞中能夠感受到山水的壯美和人生的深遠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