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王舍人彥正奉祠東歸 / 作者:吳芾 |
去年趨召偶同時,每喜蒹葭玉樹依。
偉論崢嶸從古少,高懷恬退似君稀。
身游紫禁方持橐,心著青山便拂衣。
顧我滯留徒有愧,扁舟何日送東歸。
|
|
送王舍人彥正奉祠東歸解釋: 《送王舍人彥正奉祠東歸》是宋代吳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王舍人彥正的送別之情,并表達了自己的愧疚和期盼。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去年趨召偶同時,
每喜蒹葭玉樹依。
偉論崢嶸從古少,
高懷恬退似君稀。
身游紫禁方持橐,
心著青山便拂衣。
顧我滯留徒有愧,
扁舟何日送東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別王舍人彥正為主題,通過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一種對壯志難酬和人生離別的感慨。詩人在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官職之稱等形象,以表達自己對彥正的敬佩和對別離的無奈之情。
首先,詩人表達了對彥正的敬佩之情。他稱彥正為"偉論崢嶸",意指彥正的才學和見識非凡,超越了一般人的水平。他還將彥正比喻為"蒹葭玉樹",表示他的才華和品質(zhì)高貴、珍貴。這些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彥正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其次,詩人表達了自己與彥正的不同命運和內(nèi)心的愧疚。詩中提到自己"滯留",意指作者自己未能得到應有的機遇和成就,與彥正的前程形成鮮明對比。詩人心懷愧疚之情,感嘆自己的才華被埋沒,以及無法與彥正一同追求理想和抱負。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彥正東歸的期盼和祝福。他以"扁舟"象征詩人自己,表明自己渴望有一天能夠追隨彥正的腳步,追尋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歸宿。這種期盼和祝福疊加在送別之情中,使整首詩詞更加充滿了離別的凄涼和對未來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送別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王舍人彥正的敬佩、對自身命運的思考與愧疚,以及對未來的期盼和祝福。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隱喻和對官職名銜的運用,使得詩詞充滿了情感的張力和意蘊的豐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