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元伯以余七十用韻見慶復和之 / 作者:吳芾 |
迂疏如我世間稀,自笑于時百不宜。
但欲平生無鬼責,豈期長命有天知。
七旬雖慰白司馬,三黜空慚柳士師。
多謝君詩遠相慶,一披頓解老人頤。
|
|
曾元伯以余七十用韻見慶復和之解釋: 這首詩詞《曾元伯以余七十用韻見慶復和之》是宋代吳芾所作。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迂疏如我世間稀,
自笑于時百不宜。
但欲平生無鬼責,
豈期長命有天知。
七旬雖慰白司馬,
三黜空慚柳士師。
多謝君詩遠相慶,
一披頓解老人頤。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吳芾對自己的生活和身份的思考和感慨。詩人自稱為"迂疏",意指自己的性格和才能不合時宜,難以得到社會的認同和重視。然而,他并不在意這種迂疏,因為他只希望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不受世俗的責難。他并沒有期望長壽,卻奇怪地發現自己的長壽得到了上天的知悉和關注。
詩人在這七十年的人生中,雖然得到了白司馬(可能指高官)的慰問,但也經歷了三次被貶謫的經歷,感到自己對于柳士師(可能指知己或同僚)的無力和慚愧。最后,詩人向吟詩相慶的朋友表示感謝,因為這首詩詞讓他拋開了束縛,解放了他沉重的心靈。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在世俗中的迂疏與不合時宜的感受,以及對生活和命運的思考。作者以平實而樸素的語言,道出了自己對于現實生活的想法和態度。他并不追求權勢和名利,只希望能夠過上平靜的生活,不受世俗的干擾和指責。這種對自由和平靜的向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真實自我的追求。
詩詞中的自嘲和自省,展示了作者的自我認知和自省的品質。他并不以自己的迂疏感到痛苦或沮喪,反而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特點。他對于命運的思考也表達了對于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思索。最后,詩人對朋友的感謝,表達了對于友情和詩歌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于詩歌解放心靈的力量的肯定。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自省和自嘲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于自我存在和生活的思考,以及對于自由和平靜的追求。它展示了作者對于現實生活的獨立思考和對友情的感激,同時也表達了對于詩歌表達力量的肯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