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仲秉赴廷試五首 / 作者:李呂 |
元龍湖海士,可但著茅廬。
詩老經從地,禹功疏鑿余。
蜀峰帆影隔,郢樹鳥行疎。
太史行天下,歸來好著書。
|
|
送仲秉赴廷試五首解釋: 《送仲秉赴廷試五首》是宋代詩人李呂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元龍湖海士,可但著茅廬。
詩老經從地,禹功疏鑿余。
蜀峰帆影隔,郢樹鳥行疏。
太史行天下,歸來好著書。
詩意:
這首詩通過送別仲秉赴廷試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仲秉的贊美和祝福。詩中描繪了元龍湖畔有一位居住在茅廬中的海士,他精通詩書,對古老的傳統與歷史有著深刻的理解。這位海士受到了歷代治水英雄禹的啟發,不遺余力地參與治水工作。蜀山的峰巒使帆影無法穿越,郢樹之間的間隙鳥兒也難以飛行。這里象征著艱險和困難,意味著仲秉在前往廷試的道路上會遇到挑戰和阻礙。然而,太史(古代官職,負責編纂歷史)行走天下,見聞廣博,他承諾歸來后會寫下一部好書,以記錄歷史和傳承文化。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仲秉的推崇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對治水事業和歷史文化的關注。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古代典故的引用,通過對禹的崇敬、蜀山和郢樹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仲秉前途的期許和對他在面臨困難時能夠克服艱險的信心。整首詩字數不多,但通過簡練的語言和意象的運用,傳遞出了深遠的詩意和思考。詩人以情真意切的文字,將對友人的送別與對社會責任和歷史傳承的思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展示了他對時代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