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旱 / 作者:李呂 |
田圃如燔木葉黃,火輪從早出扶桑。
佇觀罪已侔湯德,更愿求言舉漢章。
冤死豈能無孝婦,當烹應復有弘羊。
可憐野老吞聲哭,此意何由達上蒼。
|
|
憂旱解釋: 《憂旱》是宋代詩人李呂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干旱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災害的憂慮和對國家安寧的期盼。
詩中描述了田地干旱如燔木葉變黃,太陽像火輪一樣從早晨升起,將國家比作受罪的人,作者以帝湯的德行為自比,希望能以自己的言辭和舉止來助益國家。作者還表達了對冤死者的同情,認為即使是冤死的人也應該有孝婦哭泣,將他們的遭遇與傳說中的弘羊相提并論。最后,詩人表示對這種悲痛的心情無法傳達到上蒼。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干旱的景象,通過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達了作者的憂慮和對國家安寧的期望。詩人運用了對比和聯想,將自然景觀與人事關懷相結合,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潔而意味豐富,給人以深思。
譯文如下:
田地干旱如同燃燒的木葉一樣黃枯,
早晨,太陽的火輪從東方升起。
我沉思著,國家的罪惡是否已經與帝湯的德行相提并論,
而我更希望能以言辭和行動為國家做出貢獻。
冤死的人難道沒有孝婦吊喪嗎,
為何烹煮的肉鍋里還有弘羊的身影?
可憐的野老們默默地哭泣著,
這種憂心之情如何才能傳達到上蒼呢?
這首詩以干旱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社會現狀的擔憂和憂慮。同時,詩中融入了對古代帝王德行的崇敬和對冤死者的同情,展現了作者對正義和人性的思考。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詩人成功地傳達了他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社會的關切,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發共鳴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