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德功仙尉出示直翁感興之作輒次其韻 / 作者:李呂 |
蠅頭蝸角使人愁,貪先務勝如爭舟。
隱心空逐市朝樂,著眼未省林泉幽。
塵埃平時正汩沒,出處與世相沉浮。
由徑反誚澹臺子,拔葵仍笑公儀休。
懷哉古道久寂寞,鳳鳥不至三千秋。
孰知名教真樂地,徒以得失為已憂。
騎馬四馳失其馭,放豚一去何當求。
羨君淵源得所自,結交道義相追游。
個中有路儻深造,直與古人為輩流。
|
|
承德功仙尉出示直翁感興之作輒次其韻解釋: 詩詞:《承德功仙尉出示直翁感興之作輒次其韻》
作者:李呂
朝代:宋代
蠅頭蝸角使人愁,
貪先務勝如爭舟。
隱心空逐市朝樂,
著眼未省林泉幽。
塵埃平時正汩沒,
出處與世相沉浮。
由徑反誚澹臺子,
拔葵仍笑公儀休。
懷哉古道久寂寞,
鳳鳥不至三千秋。
孰知名教真樂地,
徒以得失為已憂。
騎馬四馳失其馭,
放豚一去何當求。
羨君淵源得所自,
結交道義相追游。
個中有路儻深造,
直與古人為輩流。
中文譯文:
蠅頭蝸角使人煩惱,
貪圖先勝如爭奪舟。
隱藏的心追逐世俗的樂趣,
視野未曾省察林泉的幽深。
塵埃平日里正汩沒,
出身與世界相沉浮。
因為徑路而譏諷澹臺子,
拔葵依然嘲笑公儀休。
哀嘆啊,古道已久寂寞,
鳳鳥不至已過了三千秋。
誰知道真正的快樂之地,
只擔心得失已成憂愁。
騎馬四處奔馳失去了控制,
放走了豬一去何時再求。
羨慕你,擁有深厚的淵源,
結交道義相互追尋游。
其中有一條路或許深奧而探索,
直接與古人成為同輩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觀察和內心的感慨。他通過蠅頭蝸角、貪圖先勝等比喻,表達了世俗追求和功利心帶來的煩惱和困惑。他指出人們常常追逐市朝的享樂,卻忽視了大自然的幽深和內心的省察。
詩中提到的塵埃平時正汩沒,出處與世相沉浮,表達了個人在世界中的渺小和不穩定。然而,作者并不因此而消沉,他以一種譏諷的態度嘲笑那些拜物教禮的人們,提醒他們應該更加關注內心的真實和深遠的意義。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古道的思念和對功名利祿的冷漠。他認為人們注重得失,卻忽略了真正的快樂之地。他以騎馬四馳失馭和放走豬的形象,暗示人們在功利追求中失去了方向和本真。
最后,詩人羨慕那些有著深厚淵源的人,他們能夠結交道義之士并相互追尋真理。作者希望有一條深奧而探索的路,能夠與古人成為同輩流,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智慧。
這首詩通過對現實世界的觀察和對內心世界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功利追求和世俗觀念的批判,以及對內心真實和深遠意義的追求。通過對比蠅頭蝸角與林泉幽深、市朝樂與古道寂寞的形象,詩人呼喚人們應該關注內心的追求,超越功名利祿的浮華。詩中的譏諷和嘲笑也展現了作者對世俗追求的不屑和無奈。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深厚淵源和道義交往的向往,希望能夠與古人一同追求真理和智慧。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追求和價值觀的思考。通過對比的手法和形象的運用,詩人呈現出對現實世界的質疑和對內心真實的追求。整首詩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追求內心自由和追求真理的情懷,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