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王晉卿赴廷試 / 作者:李呂 |
怪底先生思涌泉,少年筆勢已翩翩。
馬嘶長道空驤首,龍擘滄波竟上天。
分付風云身九萬,更看禮樂字三千。
期君未可班行去,細聽臚音黼座前。
|
|
送王晉卿赴廷試解釋: 《送王晉卿赴廷試》是宋代李呂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怪底先生思涌泉,
少年筆勢已翩翩。
馬嘶長道空驤首,
龍擘滄波竟上天。
分付風云身九萬,
更看禮樂字三千。
期君未可班行去,
細聽臚音黼座前。
譯文:
奇特的先生懷念涌泉,
年輕人的筆勢已飄逸。
馬嘶長道,空中揚首,
巨龍掀起青波竟上天。
命令風云,身披九萬之重,
更加注視禮樂之字三千。
期待您未可推遲地前往,
細心聆聽臚音在黼座前。
詩意:
這首詩詞是李呂為送別王晉卿赴廷試而寫。詩中描述了王晉卿的才華出眾和前途無量。他年輕時的文筆已經非常優秀,如行云流水般自如。在馬嘶聲中,他高昂的頭顱似乎能觸摸到天空,宛如巨龍翻騰青波直沖云霄。他受命于朝廷,肩負重任,代表著九萬里的風云變幻,更要注視著千古傳承的禮樂文化。詩人期望王晉卿不要推遲前往,而要專心聆聽朝廷的御史們在黼座前的指示和教誨。
賞析:
這首詩以流暢的詞句和生動的形象展示了王晉卿的才情和前程。詩人運用了巧妙的比喻手法,將王晉卿的文筆比作涌泉,形容其早年已經具備了優秀的才華。馬嘶聲和龍擘青波的描寫,給人以氣勢恢宏的感覺,表達了王晉卿有志上進、追求卓越的精神。詩中的"分付風云身九萬"表明他肩負重任,代表著整個國家的風云變幻,而"更看禮樂字三千"則顯示了他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追求。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期望,希望王晉卿能夠專心傾聽朝廷的教導,努力前行。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王晉卿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宋代社會對文化和才華的重視。它將人物形象與自然景觀相結合,運用形象化的描寫手法,給人以美感和啟迪。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意象的烘托,詩人成功地傳遞了對王晉卿的美好期望和對他前程的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