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陳叔易就晁以道求長松 / 作者:張表臣 |
暫隱嵩高六六峰,未乘云氣御飛龍。
自餐白石求黃石,更采長松寄赤松。
|
|
和陳叔易就晁以道求長松解釋: 《和陳叔易就晁以道求長松》是宋代張表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暫隱嵩高六六峰,
未乘云氣御飛龍。
自餐白石求黃石,
更采長松寄赤松。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張表臣與陳叔易就"晁以道求長松"進(jìn)行討論的情景。詩人對嵩山的六六峰暫時(shí)隱沒在云霧之中,還未能乘著云氣駕馭飛龍(指登上嵩山)。他自己吃著白石頭,尋找黃色的石頭,再采摘長松寄給他的朋友赤松。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使用隱喻意象,表達(dá)了詩人對友情和追求道義的思考。
首先,詩人以自然景觀嵩山為背景,描繪了嵩山六六峰隱沒在云霧之中的景象。這種景象象征著人們在追求道義、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常常會有困難和阻礙。詩人未能乘云氣御飛龍,表示他自己還未能達(dá)到高深的境界,仍然在追求中。
其次,詩人通過自己餐食白石求黃石的行為,表達(dá)了對追求真理和道義的決心。白石和黃石可以理解為喻示真理和道義的象征,詩人通過吃白石尋找黃石,暗示他在不斷地尋求和探索中,追求著真理和道義的價(jià)值。
最后,詩人采摘長松并寄送給朋友赤松,意味著他與朋友分享追求道義的心路歷程,并表達(dá)了對友情的珍視和贊美。長松和赤松也可以被理解為追求道義的同道中人,彼此相互支持與鼓勵。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觀和隱喻意象的運(yùn)用,表達(dá)了詩人對追求道義和友情的思考和感悟。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的追求過程,表達(dá)了對真理和道義的堅(jiān)定追求,并表達(dá)了對友情的珍視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