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一首 / 作者:張表臣 |
射飛何必捐金彈,抵鵲虛煩用夜光。
切玉昆吾寧刺豕,斷蛟干越豈刲羊。
|
|
詩一首解釋: 《詩一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表臣。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一首
射飛何必捐金彈,
抵鵲虛煩用夜光。
切玉昆吾寧刺豕,
斷蛟干越豈刲羊。
譯文:
寫一首詩
射箭飛出去為何要放棄金質的箭頭,
架鵲鳥之事虛煩地使用夜光。
若要切割玉石,我寧愿刺傷野豬,
若要斷開蛟龍的背脊,又何須割下羊的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射箭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射箭技藝的獨特見解和對物質的態度。詩中通過對射箭所使用的箭頭材料的選擇和對射箭目標的比喻,展現了作者獨立思考和追求真實的精神。
首先,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射飛何必捐金彈”,質疑為何要舍棄金質的箭頭來射擊飛鳥。金質的箭頭代表了珍貴的物質,但作者認為在射箭時,使用金質箭頭并沒有必要,暗示了作者對奢華、浪費的批判態度。
接著,作者用“抵鵲虛煩用夜光”來形容架鵲鳥的過程。這里的“抵鵲”指的是用夜光來吸引鵲鳥,以便射殺。虛煩地使用夜光暗示了作者對虛假和不必要的手段的反感。通過這個比喻,作者表達了對追求真實和直接的態度。
在下兩句中,作者進一步闡述了自己對于技藝的看法。作者說:“切玉昆吾寧刺豕,斷蛟干越豈刲羊。”這里的“切玉昆”指的是切割玉石的技藝,而“斷蛟干越”則是指斷開蛟龍的背脊。作者暗示,若要切割玉石,他寧愿去刺傷野豬,若要斷開蛟龍的背脊,他也不愿割下羊的肉。這表達了作者對于技藝的真實性和純粹性的追求,暗示了他拒絕通過傷害其他生物來達到目的的立場。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射箭的意象,以及對箭頭材料的選擇和射擊目標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真實和純粹的態度。詩中融入了對奢華和虛假手段的批判,呼吁人們在追求技藝的過程中保持真實和純粹,不以犧牲他人或浪費資源為代價。這種獨立思考和對真實的追求的精神,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特點和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