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前韻別寄耿時舉二首 / 作者:仲并 |
樹猶如此我何堪,賴有隨齋可劇談。
少日聲稱滿中外,幾年詞采秀東南。
詩壇欲借背城一,材館均蒙吐哺三。
每見匆匆又分去,與公交談不須甘。
|
|
用前韻別寄耿時舉二首解釋: 《用前韻別寄耿時舉二首》是宋代仲并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樹猶如此我何堪,
賴有隨齋可劇談。
少日聲稱滿中外,
幾年詞采秀東南。
這棵樹依然如此,我感到無可奈何,
幸好有隨齋可以暢談。
少年時代聲名遠揚,贊譽傳遍中外,
多年來的詞才在東南地區展露鋒芒。
詩壇欲借背城一,
材館均蒙吐哺三。
每見匆匆又分去,
與公交談不須甘。
詩界本想借用名山背景,
文藝機構都受到國家的贊賞。
每次見面匆匆又分離,
與公眾的交談不再愉快。
詩意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仲并對自己詩才的自省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人以樹為象征,暗喻自己的才華與影響力,表示自己在詩壇的地位與名望已經逐漸衰退,感到無奈和無可奈何。然而,詩人還是慶幸自己有隨齋這個知己,可以在隨齋的陪伴下暢談詩文。詩人回顧自己年少時的輝煌,聲名鵲起,詩歌被人稱贊,傳播至中外。然而,時光流逝,幾年過去了,詩人的才華只在東南地區有所施展。
詩中還提到了詩壇和文藝機構。詩人希望能夠借助詩壇的聲望和文藝機構的支持來提升自己的地位,但這種期望并沒有實現,只得到了短暫的贊賞。每次與人相聚,又很快分離,與公眾的交流也不再如以往那般愉快,這使詩人感到一種無奈和不甘。
整首詩詞透露出對時光流逝和個人才華逐漸淡漠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對名利與交往的矛盾心理的反映。詩人在表達自己的苦悶和無奈的同時,也抒發了對詩歌創作和交流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對詩壇和文化機構的期待和希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