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扇子詩 / 作者:李石 |
海鳥已飛空自苦,池魚雖美可長欺。
白君須發知多少,是我山齋睡熟時。
|
|
扇子詩解釋: 《扇子詩》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詩詞,它通過描繪海鳥和池魚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海鳥已飛空自苦,
池魚雖美可長欺。
白君須發知多少,
是我山齋睡熟時。
中文譯文:
海鳥已飛離自有苦,
池魚兒縱然美,常受欺。
白發老君知多少,
是我在山齋安睡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海鳥和池魚作為形象,通過對它們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海鳥已飛空自苦"表達了海鳥離開大海后的苦悶和無助之情。海鳥本屬于廣闊的天空,但一旦遠離了天空,就會感到無法自由翱翔,這是一種失去自由的痛苦。第二句"池魚雖美可長欺"則揭示了池魚的困境。池魚雖然美麗,但它們長期生活在有限的水域中,容易被人欺凌和局限住。這種局限感和無奈讓人不禁感嘆。
接下來的兩句"白君須發知多少,是我山齋睡熟時"則是作者對人生苦痛和歲月流轉的思考。"白君"指的是老君,這里引申為長者或者天命之神,代表著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須發知多少"意味著白發的數量已經難以計數,強調了時間的無情和歲月的流逝。而"是我山齋睡熟時"則表達了作者回避塵世紛擾,尋求內心寧靜和安慰的心境。
整首詩詞通過對海鳥和池魚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困境和時光流轉的思索。詩中融入了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出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力。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不僅能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生靈之苦,也能對人生的無常和生命的短暫有所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