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韓子東賞牡丹 / 作者:李石 |
嗚嗚曉角春風送,日日官身隨鳥動。
但知敲傍負佳辰,縱有芳菲難入夢。
起尋北郭新雨后,愁見西山含雪凍。
茅茨雖暖豈宜花,笑我此行真鑿空。
向來洛上定真譜,只許姚花充物貢。
只今老病陪少年,駑騎何能追駿鞚。
便將花裓問天女,欲返田園尋二仲。
此花含笑我不言,且插一枝風帽重。
|
|
同韓子東賞牡丹解釋: 《同韓子東賞牡丹》是李石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嗚嗚曉角春風送,
日日官身隨鳥動。
但知敲傍負佳辰,
縱有芳菲難入夢。
起尋北郭新雨后,
愁見西山含雪凍。
茅茨雖暖豈宜花,
笑我此行真鑿空。
向來洛上定真譜,
只許姚花充物貢。
只今老病陪少年,
駑騎何能追駿鞚。
便將花裓問天女,
欲返田園尋二仲。
此花含笑我不言,
且插一枝風帽重。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同韓子東一起賞牡丹的場景。詩人通過描述春風送來的晨曦和鳥兒的鳴叫,表達了自己作為官員每天都隨著鳥兒的活動而起床的生活狀態。他明白早起敲打門扉,能迎接美好的時光,即使周圍芬芳的景色也難以進入他的夢境中。詩人離開官邸,追尋北郭的新雨后景象,但看到西山已被積雪覆蓋,心生憂愁。詩人認為茅屋雖然溫暖,但并不適合花朵生長,嘲笑自己此行的目的空泛。他回顧過去在洛陽的經歷,只有姚花可以作為物品貢獻給皇室,而如今他老病困身,無法再追逐高貴的裝飾品。詩人想向天女打聽花的真正含義,希望能夠回到田園中,尋找平凡的生活。最后,詩人決定不再言說這朵花的含義,只是插在風帽上,表示重視。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作者的情感和內心掙扎。詩人通過對春風、鳥兒、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官職、物貢、年輕與衰老等主題的思考,展現了他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詩中以牡丹為象征,探討了人生的價值和追求。詩人在朝覲官府的生活中感到乏味,渴望追求更高尚的境界,但現實的束縛使得他難以實現理想,最終只能將希望寄托在田園生活中。詩中的牡丹既是美麗的花朵,又是理想生活的象征,詩人通過對牡丹的描寫和思考,表達了對現實局限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詩詞情感豐富,意境優美,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生活經驗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和思考。這首詩詞以牡丹為線索,《同韓子東賞牡丹》是宋代李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嗚嗚曉角春風送,
日日官身隨鳥動。
但知敲傍負佳辰,
縱有芳菲難入夢。
起尋北郭新雨后,
愁見西山含雪凍。
茅茨雖暖豈宜花,
笑我此行真鑿空。
向來洛上定真譜,
只許姚花充物貢。
只今老病陪少年,
駑騎何能追駿鞚。
便將花裓問天女,
欲返田園尋二仲。
此花含笑我不言,
且插一枝風帽重。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與韓子東一同欣賞牡丹花的情景。詩人通過描述清晨的角聲和春風的吹送,表達了自己作為官員每天隨鳥兒的活動而起床的生活狀態。他明白挨門敲響在美好時光降臨時的重要性,即使周圍充滿了芬芳的景色,也無法進入他的夢境。詩人離開官邸,尋找北郭的新雨后景象,卻看到西山已被積雪冰封,感到憂愁。詩人認為茅屋雖然溫暖,卻不適合盛開花朵,嘲笑自己此行的空洞目的。他回憶起過去在洛陽的經歷,只有姚花可以作為貢品獻給皇室,而如今他年老病困,無法再追逐高貴的裝飾品。詩人想向天女詢問花的真正含義,希望能夠返回田園,尋找平凡的生活。最后,詩人決定不再言說花的含義,只是將一枝牡丹插在風帽上,表示對它的重視。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作者的情感和內心掙扎。詩人通過描繪春風、鳥鳴、雨雪等自然景物,以及對官職、貢品、年輕與衰老等主題的思考,展現了他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詩中以牡丹花為象征,探討了人生的價值和追求。詩人對作為官員的生活感到乏味,渴望追求更高尚的境界,但現實的桎梏使他難以實現理想,最終只能將希望寄托在田園生活中。詩中的牡丹既是美麗的花朵,又是理想生活的象征,詩人通過對牡丹的描寫和思考,表達了對現實局限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詩詞情感豐富,意境優美,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生活經驗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和思考。這首詩詞以牡丹花為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