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楊尉送湫水 / 作者:李石 |
天上妥雨水鳴渠,一龍任責固有余。
今年水來雨不集,彭民不及江中魚。
以堰致水高百尺,靈湫在淵爍紅日。
彭民怨龍不怨人,龍則有職誰之失。
九峰仙官梅子真,豢龍有術龍不嗔。
去年作堰今請湫,二者兼得蘇彭民。
東湖別駕但捧腹,臥聽蕭蕭響疏竹。
往來莫便輕泥涂,軟腳有酒為君沽。
|
|
贈楊尉送湫水解釋: 《贈楊尉送湫水》是李石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上妥雨水鳴渠,
一龍任責固有余。
今年水來雨不集,
彭民不及江中魚。
以堰致水高百尺,
靈湫在淵爍紅日。
彭民怨龍不怨人,
龍則有職誰之失。
九峰仙官梅子真,
豢龍有術龍不嗔。
去年作堰今請湫,
二者兼得蘇彭民。
東湖別駕但捧腹,
臥聽蕭蕭響疏竹。
往來莫便輕泥涂,
軟腳有酒為君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水利工程和水文化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水利工程的贊美和對民眾受益的關切之情。
詩的開頭描述了天上的雨水安全地通過渠道流入大地,就像一條巨龍承擔起了責任,滿足了人們的需求。然而,今年的雨水并沒有集中,導致百姓無法捕撈到江中的魚。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一個堰壩,堰壩使水位升高百尺,而湫水則在深淵中閃耀著紅色的陽光。這里引申出了一個比喻,彭民怨龍不怨人,暗示了龍既有責任也有失職之處。
詩中提到了一個名叫梅子真的仙官,他懂得如何喂養龍,并重申了龍不會責怪人類,只會責怪那些對龍失職的人。去年梅子真建造了堰壩,現在他請求湫水,這樣兩者兼得,民眾得到了利益。
最后兩句描述了東湖別駕,作者捧腹欣賞著竹林間傳來的蕭蕭之音。詩的結尾提醒人們不要輕易踐踏泥土,但若軟腳有酒,可以為君沽酒。
整首詩以描繪水利工程和水文化為主線,通過對水的描述和對民眾利益的關注,表達了對水利工程的贊美和對水資源的重視。詩中還融入了比喻和隱喻,使詩意更為豐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