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嶼 / 作者:李石 |
我昔泛洞庭,白波大如屋。
水天兩相際,渺渺浸坤軸。
小舟掀簸中,嘔眩篷底伏。
忽然得島嶼,便欲縋船宿。
西歸收驚魂,且濯泥土足。
東湖一席地,江脈自渟蓄。
煙雨相吐吞,幾席染湖淥。
汀洲紅白花,游泳雜鳧鶩。
橫流溢四海,未暇較吳蜀。
駭我時世情,風波戒平陸。
|
|
湖嶼解釋: 《湖嶼》是李石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洞庭湖上遭遇風浪后獲得安穩島嶼的情景,表達了對風波變幻的世態炎涼的警醒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曾經泛舟在洞庭湖上,
白浪像房屋一樣巨大。
水與天交相輝映,
茫茫無邊的水面擴展到地平線。
小舟在波濤中顛簸,
我在船篷下感到暈眩。
突然發現一座島嶼,
便想著系船過夜。
回航西邊,心中收起驚恐的魂魄,
先洗去泥土,舒展疲憊的身體。
東湖是一方凈土,
江水在那里悄然積蓄。
煙雨融為一體,
幾席船只染上了湖水的顏色。
汀洲上開滿了紅白花朵,
游泳的水鳥和鴨子雜在一起。
江水橫流,匯入四海,
我無暇比較吳國和蜀地。
時下社會的變幻令我震驚,
風波警戒著平坦的陸地。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在洞庭湖上的船行經歷,表達了對人生風波的思考和感慨。一開始,作者在洞庭湖上遭遇巨浪,形容浪花像房屋一樣巨大,展示了自然的威力和人類的微小。然而,作者突然發現了一座島嶼,引發了他留宿的念頭,這體現了人們在風波中尋求安定和避難的愿望。
在回航的路上,作者感到驚恐的魂魄逐漸平靜,他洗去泥土,放松疲憊的身體,這表明作者通過與自然的接觸,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平靜與安寧。接著,詩人以東湖為象征,將它描繪為一方凈土,江水在那里悄然積蓄,暗示著自然界的恢弘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煙雨融合在一起,船只沾染了湖水的顏色,這種景象給人以柔和和寧靜的感覺。汀洲上開滿了紅白花朵,游泳的水鳥和鴨子混雜其中,形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畫面。江水橫流,匯入四海,作者不再顧及吳國和蜀地的差異,表現出對世事變遷的超然態度。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受到時世變幻的震撼,風波使他警醒并警告平凡的生活環境可能會發生的變故。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抒發了作者對世事變幻、風波不定的深切感慨。同時,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和安寧,以此與人類的生活相對照,進而啟發人們思考人生的變幻和追求內心平靜與安定的重要性。詩詞以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作者的感知力和對人生境遇的深入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風波變幻的世態炎涼的警醒之情,同時蘊含了對自然與人生的關系的沉思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