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月二首 / 作者:李石 |
夜榻近虛檐,獨葭玉蟾冷。
梧桐氣先奪,端不礙清影。
|
|
秋月二首解釋: 《秋月二首》是宋代詩人李石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夜晚枕榻上的靜謐景象和秋月寒冷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孤寂和寂靜的感慨。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靠近虛檐的夜榻上,
孤獨的竹席上寒冷的月亮。
梧桐的氣息最先侵襲,
卻不能阻擋明月的清影。
詩意:
這首詩以秋夜的靜謐景象為背景,揭示了作者內心的孤寂之情。夜晚,作者一個人靠近虛檐的夜榻,感受到月亮的寒冷。而梧桐樹散發出的氣息雖然彌漫著整個夜空,卻無法阻擋明月獨立而明亮的光輝。
賞析:
《秋月二首》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孤獨和寂靜的體悟。通過描繪夜晚的具體景象,如夜榻、竹席、月亮以及梧桐樹,詩人傳達了自己對世界的觀察和內心情感的表達。
詩中的“夜榻近虛檐”一句,清晰地刻畫出作者的孤獨之境。靠近虛檐的夜榻,使人感受到一種遠離塵囂和世俗喧囂的孤獨感。
“獨葭玉蟾冷”一句通過對青竹竹席上寒冷的月亮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作者的孤獨。這里的“獨葭”意味著竹子的獨立,與之呼應的是冷寂的月亮,兩者相得益彰。
“梧桐氣先奪,端不礙清影”一句通過對梧桐樹氣息和明月的對比,表現出梧桐樹枯葉飄落的氣息彌漫著夜晚,卻并不能遮擋明月的光輝。這不僅展現出梧桐的特殊意象,也暗示著明月的高潔和堅定。
總而言之,《秋月二首》通過簡明扼要的描寫,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夜晚的感悟。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把握和對意象的運用,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