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趙榮州題蘆雁畫 / 作者:李石 |
畢弋橫前路,江湖寄此身。
平沙下雙雁,不見問津人。
|
|
次韻趙榮州題蘆雁畫解釋: 詩詞:《次韻趙榮州題蘆雁畫》
朝代:宋代
作者:李石
譯文:
畢弋橫前路,
江湖寄此身。
平沙下雙雁,
不見問津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李石所作的《次韻趙榮州題蘆雁畫》,通過描繪一幅畫面來表達詩人的心境。
詩的開頭寫道"畢弋橫前路","畢弋"指的是弋陽,意味著詩人已經到達了遠離家鄉的地方。"橫前路"則表達了詩人面臨的艱難困境和人生的挑戰。這兩句揭示了詩人身處陌生環境中,感到困頓和迷茫的心情。
接下來的兩句"江湖寄此身"表達了詩人將自己的命運寄托于江湖,即社會大眾和外界的力量。詩人意識到自己無法改變境遇,只能將自己的命運托付給江湖,寄托于他人的關注和支持。
最后兩句"平沙下雙雁,不見問津人"描繪了平凡的景象。"平沙下雙雁"意味著兩只雁鳥從平坦的沙地降落,象征著與詩人相伴的伙伴或同伴。然而,"不見問津人"表明詩人并未看到任何來自這些伙伴或同伴的關心和詢問。這種孤獨和被忽視的感受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助。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述詩人在陌生環境中的孤獨和迷茫,表達了他對江湖和他人的期待和寄托。同時,詩中的平凡景象與詩人內心的孤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深深的無奈和苦悶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