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牟朝佐見贈韻 / 作者:李石 |
郡齋冷秋菰,飯客比僧供。
如何虀鹽廚,便謂酒肉夢。
此間百戰場,肥瘠較輕重。
霜花氣未暖,水澌硯含凍。
窗梅眩書燈,厭聽曉角弄。
鄉心競節物,椒盤已可頌。
一堂元佑師,翠竹忍留鳳。
取材有成約,浮海誰與從。
翻然著鞭先,逸足未易鞚。
他日仇池書,為記小有洞。
|
|
次牟朝佐見贈韻解釋: 《次牟朝佐見贈韻》是宋代李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郡齋冷秋菰,
飯客比僧供。
如何虀鹽廚,
便謂酒肉夢。
此間百戰場,
肥瘠較輕重。
霜花氣未暖,
水澌硯含凍。
窗梅眩書燈,
厭聽曉角弄。
鄉心競節物,
椒盤已可頌。
一堂元佑師,
翠竹忍留鳳。
取材有成約,
浮海誰與從。
翻然著鞭先,
逸足未易鞚。
他日仇池書,
為記小有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詩人以冷寂的郡齋為背景,表現了人世間的冷暖差異和生活的變幻無常。
詩的開頭描述了郡齋的寒冷,菰菜已經成熟,卻沒有人供奉。飯客和僧人相比,表明了世俗和宗教的對比。虀鹽廚指的是宴席上的調料,詩人暗示人們對于美食和享樂的追求,可能只是一場夢幻。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這個地方經歷了百戰,但土地肥瘠與否卻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霜花未融化,水澌中的硯臺已經結冰,這些景象象征著寒冷和荒涼。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描寫窗外的梅花、書房里的燈火,以及對早晨的嘈雜聲的厭煩,表達了對紛繁世事的厭倦和對故鄉的懷念。鄉心競節物,椒盤已可頌,詩人希望用一頓美餐來頌揚故鄉的風物和節日的氛圍。
接著,詩人提到了元佑師,他在翠竹之間留下了鳳凰的痕跡。這里可能指的是一位過往的文人墨客,他的才華和作品被留存在了這個地方。詩人通過這一描寫,表達了對于青年才俊的贊美和對于文學藝術的推崇。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他希望能夠踏上征途,航向遠方。他說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只等駕馭好馬匹,展開征程。將來寫下的仇池書將成為他的紀念,以此來寄托自己的希望和對未來的期許。
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人情世故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于現實的冷眼和對于理想的追求,既有對世俗的批判,又有對美好的追尋,展現出了一種深沉的思考和對人生境遇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