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韓守劉村看牡丹 / 作者:李石 |
洛陽舊譜隔芳園,姚魏尋香作返魂。
端為名花肯迂路,定知春色落深村。
日中半醉如含恨,雨后幽姿未忍言。
上怨分明有余地,野芹何獨溯金門。
|
|
陪韓守劉村看牡丹解釋: 《陪韓守劉村看牡丹》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韓守劉村一同觀賞牡丹花的情景,表達了對美麗花朵的贊美以及對春天與生命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洛陽古園與芳圃隔,
追尋姚魏的香氣歸。
名花不會選擇平常路,
春色定在深村里。
日中時分,我半醉含悲傷,
雨后幽姿未敢言。
怨恨明明有盡處,
野芹為何獨往金門。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洛陽古園與芳圃的隔離,表達了作者與韓守劉村一同尋找姚魏香氣的情景。其中,“姚魏”指的是古代著名的牡丹品種,這里象征著美麗的花朵。作者通過形容牡丹為“名花”,強調其不愿選擇平凡的路徑,而定居在深村之中。這種選擇與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相呼應。
詩中還描繪了作者在日中時分半醉含恨的情景,展現了一種愁思與無奈。而在雨后,牡丹的幽美姿態仍未被作者言說,這種含蓄與深情的表達,增加了詩詞的韻味。
最后兩句“怨恨明明有盡處,野芹為何獨往金門”,表達了作者的怨憤之情。這里的“金門”指的是洛陽的金門山,而“野芹”則泛指一種野生花卉。作者借用自然景物,表達了自己對于命運的怨憤與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牡丹花的描繪,以及對春天與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命運的思索。同時,通過對情景的描繪,使詩詞更加富有意境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