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顯之求名其二子日忠厚日忠恕 / 作者:李石 |
有子固可賀,無子誰為羞。
堯圣傳世念,厲丑似己憂。
有子與無子,人事天為謀。
王家烏衣巷,葉葉追前修。
乃翁萬卷書,一一手校讎。
厚恕命爾名,萬金美田疇。
種德日夜日,藨蔉期深秋。
字表名所出,無意孔與周。
陶公責端宣,晉人警師仇。
君家膝上郎,有如昔徐侯。
富貴二雛語,豈有卑微休。
|
|
王顯之求名其二子日忠厚日忠恕解釋: 《王顯之求名其二子日忠厚日忠恕》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對子嗣的關切和對家族名譽的追求,同時強調了儒家的道德觀念。
詩詞中提到了子嗣的重要性,作者認為擁有子嗣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而沒有子嗣則會感到羞愧。他引用了傳世的堯圣和厲丑的故事,來表達子嗣對于人們來說是一種天命,與人事無關,而且子嗣的賢厚品行和仁愛之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作者以王家烏衣巷為背景,描述了王家祖先的千辛萬苦,用心修行,積累萬卷書籍,并且用心校勘校正,以期子嗣能繼承厚德并取得名譽和財富。
詩詞中強調了厚德和恕德的重要性,認為這些品德的培養應該是日夜不斷的努力,就像莊稼一樣,等待秋天的收獲。字表名所出的觀點表明,名字的選擇并不是隨意的,而是要符合孔子和周公的教誨。陶淵明的責備和晉人的警示警醒了作者,使他更加重視子嗣的培養和教育。
最后幾句詩中,作者用“君家膝上郎,有如昔徐侯”這樣的比喻來形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子嗣,富貴雙全。這表達了作者對于子嗣的期望,認為子嗣的成功將不會有低微之處。
這首詩詞以家族子嗣的重要性為主題,強調了儒家價值觀中的厚德和恕德。通過描述王家烏衣巷的修行和求名之路,以及對子嗣的期望,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家族名譽和后代的思考和關切,體現了當時社會對于子嗣的重視和對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