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逸 / 作者:宋自遜 |
五鼎生封事不難,此身當與道相關。
天高地下日易晚,古往今來人少閑。
靖節早辭彭澤縣,子陵終老富春山。
當時若為虛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間。
|
|
隱逸解釋: 《隱逸》
五鼎生封事不難,
此身當與道相關。
天高地下日易晚,
古往今來人少閑。
靖節早辭彭澤縣,
子陵終老富春山。
當時若為虛名起,
未必有名留世間。
中文譯文:
五鼎炊煮飯菜并非困難,
我這個人應該與道義相關。
天空高遠,大地低平,太陽漸漸西沉,
從古到今世,閑暇之人寥寥無幾。
我早早地離開了彭澤縣的官職,
終年在富春山的子陵度過晚年。
如果我當初為了虛名而追求,
未必會留下任何名字在世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隱逸》是宋代文人宋自遜創作的作品。詩人以隱逸的心境表達了對名利的超脫和對清靜自然生活的向往。
詩的前兩句“五鼎生封事不難,此身當與道相關。”表達了詩人對世俗塵囂的超然態度。五鼎是古代帝王的封神之物,象征權力和名利。詩人認為追逐權勢名利并不困難,但他卻認為自己的追求應該與道義相關,即追求內心的安寧和真理。
接下來的兩句“天高地下日易晚,古往今來人少閑。”通過對自然和人世的描述,表達了時光易逝和世間繁忙的現象。天空高遠,大地低平,太陽西沉,暗示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古往今來,很少有人能夠有閑暇之時,表明現實社會的喧囂和繁忙。
接下來的兩句“靖節早辭彭澤縣,子陵終老富春山。”描繪了詩人遠離官位、離開喧囂的城市,選擇在富春山的子陵度過余生。靖節指的是詩人宋自遜的字,也是他在官場上的名號。彭澤縣是他曾經的官職所在地。詩人離開了官位,選擇了隱逸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最后兩句“當時若為虛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間。”表達了詩人對名利的淡漠態度。詩人認為,如果他當初追逐虛名,也許并不能在世間留下任何有意義的名字。這句話暗示了詩人對名利的看透,強調了內心追求與外在功名的區別。
綜合來看,《隱逸》表達了詩人對名利的超脫和對清靜自然生活的向往。詩人選擇了離開官場,隱居山林,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真理。通過對自然、人世和自身境遇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世俗紛擾的超然態度,并表現出對名利虛妄的批判。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追求內心真理的價值觀。這種追求超脫塵世的情感和對清靜自然生活的向往在宋代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體現了士人對內心世界的重視和對紛擾塵囂的反思。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明快的節奏和富有哲理的內容,給人以思考和啟迪,傳遞了一種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