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蘇瑑覺齋二首 / 作者:廖行之 |
滅去觚稜性本圓,了除藩蔽物皆然。
向來具足頂門眼,盡發卑微甕里天。
膠擾空花俱是幻,拘攣塵鞅束如編。
非予孰為幡然起,莫遣阿衡美獨專。
|
|
題蘇瑑覺齋二首解釋: 《題蘇瑑覺齋二首》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詩詞作品。本詩表達了作者對于物質欲望和社會虛榮的抨擊,以及對于內心自由與超越的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滅去觚稜性本圓,
了除藩蔽物皆然。
向來具足頂門眼,
盡發卑微甕里天。
膠擾空花俱是幻,
拘攣塵鞅束如編。
非予孰為幡然起,
莫遣阿衡美獨專。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通過抽象的表達方式,揭示了作者對于世俗欲望與功名利祿的批判,以及對于內心自由和超越的追求。
首先,詩中的"觚稜"和"藩蔽"等詞語,代表了世俗和物質欲望的象征。作者以"滅去觚稜性本圓"和"了除藩蔽物皆然"表達了對于功名利祿和物質欲望的否定,認為它們是虛妄而浮華的。
其次,詩中的"頂門眼"和"卑微甕里天",是指內心的自由和超越。作者認為,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源自于內心的豐富和升華,而不是追逐外在的虛榮和功名。"具足頂門眼"意味著擁有通達內心的智慧和洞察力,"盡發卑微甕里天"則表達了在平凡的生活中追求內心的卓越和超脫。
詩的后兩句"膠擾空花俱是幻,拘攣塵鞅束如編"進一步加強了作者對于世俗欲望和束縛的否定。"膠擾空花"指世俗的繁華虛榮只是幻影和泡影,"拘攣塵鞅束如編"則表達了社會的桎梏和束縛,使人無法自由地追求內心的真正價值。
最后兩句"非予孰為幡然起,莫遣阿衡美獨專"是對讀者的呼喚和勸誡。作者希望讀者不要隨波逐流,而是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追求。"阿衡"是指古代傳說中的宰相,"美獨專"則是對功名利祿的追逐和崇拜的警示,意味著不應被功名利祿所迷惑,而是要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超越。
這首詩詞通過對世俗欲望和束縛的批判,以及對內心自由和超越的追求的贊美,展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它呼喚人們要超越功名利祿的追逐,追求內心的真正價值和自由,體現了宋代士人對于內心境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