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次韻三首 / 作者:廖行之 |
昔人逢秋每悲思,往往捧本騷人言。
安知四時皆足樂,但愿一切長無冤。
山林朝市等昔夢,榮悴開落俱陳根。
不如沉醉了萬事,春蘭秋菊誰能論。
|
|
又次韻三首解釋: 《又次韻三首》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昔人逢秋每悲思,
往往捧本騷人言。
安知四時皆足樂,
但愿一切長無冤。
中文譯文:
往昔之人逢到秋天總是感到悲傷,
常常拿起書本閱讀先賢的言辭。
他們怎能知道四季皆能帶來快樂,
只愿所有事物長久沒有冤屈之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思考和感慨。詩人觀察到過去的人們在秋天常常感到悲傷,他們會捧起書本閱讀先賢的詩文,尋找情感的寄托和共鳴。
然而,詩人認為人們不應該只將悲傷寄托于秋天,而應該欣賞四季的美好,體驗生命的多彩。詩人以此表達了對人們境遇的思考,希望人們能夠超越短暫的憂愁,享受生活的每個時刻。
詩詞中的"一切長無冤",表達了詩人希望一切事物都能夠長久地沒有冤屈之感。這里的"冤"可以理解為不公正、不平等的待遇。詩人呼吁人們追求公平正義,希望社會能夠消除冤屈和不平等的存在。
最后兩句"山林朝市等昔夢,榮悴開落俱陳根。不如沉醉了萬事,春蘭秋菊誰能論",表達了詩人對繁華世事的反思。詩人認為人們不如沉浸在自然景色中,享受萬物的美好。他以春天的蘭花和秋天的菊花為例,表示這些美麗的花朵無需評判,它們本身就是自然的奇跡,無需被人評論。
詩詞通過對秋天的思考,表達了對生活的態度和價值觀,呼喚人們超越短暫的憂愁,追求平等和自然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