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劉主簿令二首 / 作者:廖行之 |
雁行場屋久聯翩,賦客終為桂籍仙。
鸞誥已封慈母貴,鯉庭仍見世科傳。
傳頭生死歸何地,反掌榮枯欲問天。
賤子門闌方有托,驚嗟梁木忽先顛。
|
|
挽劉主簿令二首解釋: 《挽劉主簿令二首》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劉主簿離世的悼念和對人生無常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雁行場屋久聯翩,
賦客終為桂籍仙。
鸞誥已封慈母貴,
鯉庭仍見世科傳。
傳頭生死歸何地,
反掌榮枯欲問天。
賤子門闌方有托,
驚嗟梁木忽先顛。
譯文:
長久以來,雁隊在場屋上連續飛過,
賦客最終成為了桂籍的仙人。
鸞鳳的詔書已經賜給了慈母,她變得尊貴起來,
而鯉魚的池塘依舊見證著世世代代的科舉傳統。
人類的生死究竟歸于何處,
榮華富貴和衰敗窮困忽然間如此無常,令人想要詢問上蒼。
賤子(指自謙的稱呼)門前的欄桿上有一個托物,
可惜梁木突然傾頹,使人驚嘆不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悼念劉主簿的逝去為主題,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命運變遷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雁隊連續飛過場屋、賦客成為仙人等形象,展示了時間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詩中提到鸞鳳的詔書賜給了慈母,突顯了劉主簿家族的榮耀和地位,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對他的贊頌和懷念。
詩詞中的鯉魚池塘代表著傳統的科舉制度,它見證了世世代代的人才選拔。作者通過這一意象,探討了人生的命運和歸宿問題。人類在生死面前無法選擇,命運的起伏如同反掌之間的榮辱,讓人不禁想要向上蒼尋求答案。
最后兩句以賤子門前的欄桿和梁木傾頹為結尾,寓意著詩人對人世間的變遷和無常的感慨。賤子門前的欄桿上有一個托物,可能是詩人對傳承和托付的寄托和期待,而梁木的傾頹則突顯了世事變遷的無情。整首詩以仙人、鯉魚和梁木等意象構建了人生的隱喻,表達了對逝去的人和人生無常的思考,讓人不禁對生命和命運的脆弱感到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