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秋聞雁 / 作者:廖行之 |
微日輸晴宿靄妝,征鴻迎暖到南州。
相呼相喚稻粱熟,年去年來蘆葦秋。
琴操曾遺中散恨,海瀕還見子卿不。
夕陽莫傍江樓去,長有別離人倚樓。
|
|
暮秋聞雁解釋: 《暮秋聞雁》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微弱的陽光透過晴朗的天空,淡淡的霧靄如妝點一般。南方的州城迎來了溫暖的候鳥。它們相互呼喚,稻谷和谷物已經成熟,歲月流轉,蘆葦在秋風中搖曳。曾經演奏過琴曲,留下了中散的悲傷,海邊依舊見到了子卿的身影。傍晚時分,不要離開江邊的樓閣,這里長久以來是別離之人倚靠的地方。
這首詩描繪了暮秋時節的景象,通過描寫微弱的陽光、晴朗的天空和淡淡的霧靄,展現了秋天的凄美氛圍。詩中提到的候鳥遷徙,稻谷和蘆葦的成熟,以及琴曲中的悲傷,都是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寄托。詩人通過這些形象,表達了對歲月流逝和離別之情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的“海瀕還見子卿不”是指子卿這個人物即使在海邊也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暗示了詩人對于親友的思念之情。最后兩句“夕陽莫傍江樓去,長有別離人倚樓”,表達了對別離的不舍和對歸鄉的期待,江樓成為了別離之人倚靠的地方。
這首詩詞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繪,通過細膩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光流轉、離別和思念的感慨。同時,詩詞的節奏和韻律流暢,給人以悠揚的音樂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人物情感的抒發,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深沉的情緒和詩意的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