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陳宣教直中 / 作者:廖行之 |
回雁峰前憶隱淪,平生謀道不謀身。
詩書滿腹空名世,科第衰年獨后人。
賴有佳兒傳素業,能令潛德上貞珉。
交游半世今零落,忍望銘旌淚墨新。
|
|
挽陳宣教直中解釋: 《挽陳宣教直中》是宋代廖行之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回雁峰前憶隱淪,
平生謀道不謀身。
詩書滿腹空名世,
科第衰年獨后人。
賴有佳兒傳素業,
能令潛德上貞珉。
交游半世今零落,
忍望銘旌淚墨新。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廖行之對陳宣教直中的挽歌。陳宣教直中是作者的朋友,詩中表達了對他的懷念和悼念之情。詩人自述自己平生以來一直追求理想,而非謀取名利。他滿腹經綸的詩書知識在現實世俗中毫無價值,科舉考試也已經衰落,他成為了后進之人。然而,他慶幸有優秀的兒子傳承他的事業,能夠將隱藏的美德傳承下去。他的交游多年來已經散落,只能忍受著望著銘旌(墓志銘)上新的淚墨。
賞析:
這首詩詞以凄涼的筆調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作者展現了自己追求理想的堅持,他不追求功名利祿,而是追求道德和真理。然而,他所追求的東西在塵世中顯得虛無縹緲,世俗的評判標準無法理解和認可他的價值。盡管如此,作者對自己的努力并不絕望,他慶幸自己有一個優秀的兒子,能夠傳承他的事業和美德。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在歲月中失去了許多交游伴侶,只能默默忍受著望著朋友的墓志銘上新的淚墨的痛苦。整首詩詞通過對個人命運和時代變遷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理想和時光流逝的深切感受,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