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壽外姑) / 作者:廖行之 |
細數元正隔兩朝。
眼看楊柳又新條。
歲寒獨有江梅耐,曾伴瑤池下絳霄。
香篆裊,燭花燒。
團欒喜氣沸歡謠。
慈祥自是長生樂,不用春醪飶與椒。
|
|
鷓鴣天(壽外姑)解釋: 《鷓鴣天(壽外姑)》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細數元正隔兩朝。
眼看楊柳又新條。
歲寒獨有江梅耐,
曾伴瑤池下絳霄。
香篆裊,燭花燒。
團欒喜氣沸歡謠。
慈祥自是長生樂,
不用春醪飛與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元正節為背景,元正節是農歷正月十五,也是傳統的節日之一。詩人廖行之通過描繪元正節的景象,展示了節日氛圍和人們的歡樂心情。
首句“細數元正隔兩朝”,表達了詩人思念過去的元正節時光,暗示了時間的流逝。第二句“眼看楊柳又新條”,描繪了春天的景象,楊柳抽出新的嫩枝,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接下來的兩句“歲寒獨有江梅耐,曾伴瑤池下絳霄”,表達了江梅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夠堅持開放,與瑤池下的絳霄(指紅日)相伴。這里江梅象征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展示了歲寒的堅強。
下一句“香篆裊,燭花燒”,描繪了節日的場景,香煙裊裊上升,燭花照亮了節日的喜慶氛圍。這里的香篆和燭花象征著祈福和慶賀。
最后兩句“團欒喜氣沸歡謠,慈祥自是長生樂,不用春醪飛與椒”,表達了節日的歡樂氛圍。團欒指的是一種團圓的樹,象征著家庭團聚和團圓的喜慶。慈祥的氛圍也成為了長生樂,不需要春醪(一種酒)和椒(一種調味品)來增添喜慶。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元正節的景象和氛圍,表達了節日的喜慶和人們的團聚歡樂之情。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展示了生活的美好和人們對于節日的向往和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