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詠梅菊呈撫州葛守) / 作者:廖行之 |
九日東籬已泛觴。
隴頭猶待返魂香。
那知此日花神約,得得同登君子堂。
迎臘雪,傲晴霜。
西湖風韻接柴桑。
壽潭更酌長生水,歲歲和羹入帝鄉。
|
|
鷓鴣天(詠梅菊呈撫州葛守)解釋: 詩詞:《鷓鴣天(詠梅菊呈撫州葛守)》
九日東籬已泛觴。
隴頭猶待返魂香。
那知此日花神約,
得得同登君子堂。
迎臘雪,傲晴霜。
西湖風韻接柴桑。
壽潭更酌長生水,
歲歲和羹入帝鄉。
中文譯文:
九月的早晨,東籬已經泛起了豐盈的觥(酒)。
隴頭的梅花依然在等待著返魂的香氣。
誰知今天花神邀約,
得以和君子一同登上高雅之堂。
迎接著初冬的雪花,自豪地迎接晴空下的霜。
西湖的風景與柴桑的美景相互交融。
壽潭更加添上了長生的水,
歲歲年年將美味佳肴獻給帝王的鄉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廖行之所作,以詠梅花和菊花呈獻給撫州的葛守為主題。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九月初秋的景色,以及與花神共享美景的愉悅心情。
詩的開篇,九日東籬已泛觴,描繪了豐收的季節,東籬上的酒已經盛滿,預示著歡慶的氛圍。隴頭的梅花依然在等待著返魂的香氣,表達了梅花的純潔和堅韌,也暗示了美好的期待。
接下來,詩人提到花神的邀約,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與自然之間的心靈對話。詩人感知到花神的召喚,得以與君子一同登上高雅的堂院,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高尚品質的向往。
詩的下半部分,通過迎臘雪、傲晴霜的描繪,展示了初冬的景色,同時將西湖和柴桑的美景相連,形成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畫面。壽潭更酌長生水,壽潭指的是江西撫州的一個湖泊,這里象征著長壽和美好的愿望,長生水則是指清澈純凈的水源。歲歲和羹入帝鄉,將美食佳肴獻給帝王的鄉土,寓意著豐收和美好年景的延續。
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秋天的景色,通過描繪花卉和自然景觀,抒發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中融入了對自然、人文和傳統文化的贊美,展示了作者對祖國家園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