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金門 / 作者:許棐 |
微雨後。
染得杏腮紅透。
春色好時人卻瘦。
鏡寒妝不就。
柳外一鶯啼晝。
約略情懷中酒。
困起半彎眉袖。
髻松簪玉溜。
|
|
謁金門解釋: 詩詞:《謁金門·微雨后》
作者:許棐(宋代)
譯文:
微雨后,
使杏腮染得紅透。
春景美好時人卻變得瘦弱。
鏡子顯露出寒冷的妝容。
柳樹外一只鶯鳥在白晝啼叫。
稍微暗示了內心中的情感,以酒來解憂。
困倦中抬起半彎的眉毛和袖子。
發髻松散,簪子上的玉珠滑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許棐的作品,以描繪微雨后的景象為主題。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表達了離情別緒和內心的孤寂。
詩的開篇寫到微雨過后,杏腮染上了鮮艷的紅色,這是春天的景象。然而,詩人卻揭示了春景美好的背后,人們的狀況卻變得瘦弱。這里可能意味著詩人內心的憂傷和不安。
接著詩中提到了一個鏡子,鏡寒妝不就。這句意味著鏡子里的容顏顯露出冷寂的樣貌,可能是詩人在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心境。
下一句寫到柳樹外一只鶯鳥在白晝啼叫,這是個寂靜的時刻,鶯鳥的啼叫顯得更加清脆。這里可能是在暗示詩人內心的矛盾和不安,也可能是表達對逝去時光的思念。
隨后,詩人提到了約略情懷中的酒,以及困倦中抬起的半彎眉毛和袖子。這可能是詩人尋求安慰和解脫的方式,通過飲酒來減輕內心的痛苦。困倦中抬起的眉毛和袖子,則表現出詩人疲倦和疲憊的狀態。
最后一句描述了詩人發髻的松散和簪子上的玉珠滑落。這可能是對詩人沉重的心境和內心矛盾的一種象征。發髻的松散和玉珠的滑落,都表現出詩人內心的不安和失落。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微雨后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細膩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和孤寂感。詩中的景物和形象都與詩人的內心狀態相呼應,給人一種寂寥而深沉的情感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