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 / 作者:劉一止 |
柳外雙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難留。
大江旁畔老諸侯。
舉觴仍氣概,覓句更風(fēng)流。
遲暮不堪容易別,溪聲為寫離愁。
自從今日轉(zhuǎn)船頭。
他時扶杖叟,獨立向滄洲。
|
|
臨江仙(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解釋: 《臨江仙(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是宋代劉一止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柳外雙旌斜照日,
匆匆去意難留。
大江旁畔老諸侯,
舉觴仍氣概,覓句更風(fēng)流。
遲暮不堪容易別,
溪聲為寫離愁。
自從今日轉(zhuǎn)船頭,
他時扶杖叟,獨立向滄洲。
中文譯文:
柳樹外,雙旌斜照陽光,
匆匆的離別意難以挽留。
大江旁,有位年邁的諸侯,
舉杯慶祝,仍然顯得氣概不減,尋找詩句更顯風(fēng)流。
晚年的離別總是難以承受,
溪水的聲音寫滿了離愁。
從今天開始轉(zhuǎn)船頭,
他日時,老人拄著拐杖,獨立向著遠方的滄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送別的對象是王景源,他前往臨江軍。整首詩以離別為主題,展現(xiàn)了詩人對離別的感傷之情。
首句描述了柳樹下的旌旗斜照陽光,暗示了早晨的場景。作者觀察到王景源匆匆而去,表達了別離的無奈和難以挽回之感。
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大江旁老諸侯的景象。他們舉起酒杯,仍然顯得意氣風(fēng)發(fā),尋找詩句來表達自己的風(fēng)采和情感。
第四句表達了遲暮年華的離別更加難以忍受,溪水的聲音成為寫滿離愁的符號。離別的沉重和傷感通過溪水的聲音得到了體現(xiàn)。
最后兩句以轉(zhuǎn)船頭為轉(zhuǎn)折點,描繪了將來的場景。詩人設(shè)想了他日王景源老去,拄著拐杖獨立在滄洲向遠方望去的情景。這里通過對未來的展望,表達了離別的無奈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
整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卻通過描寫離別的場景和情感,展示了人生離別的無奈和傷感,同時也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擔(dān)憂。詩人運用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寫,以及對離別情感的抒發(fā),使詩詞充滿了情感共鳴和意境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