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絳唇(和王元渤舍人見貽) / 作者:劉一止 |
歲月飄流,故人相望如箕斗。
畔愁千首。
詩骨能清瘦。
白日昆鳥弦,同看春風手。
君知否。
袖痕別后。
猶有臨歧酒。
|
|
點絳唇(和王元渤舍人見貽)解釋: 《點絳唇(和王元渤舍人見貽)》是劉一止所作,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歲月飄流,故人相望如箕斗。
畔愁千首。詩骨能清瘦。
白日昆鳥弦,同看春風手。
君知否。袖痕別后。
猶有臨歧酒。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歲月流逝和親友分離的情景。詩人和故人相對而立,但彼此之間的距離卻如同箕斗(一種帶有容器的農具),相隔甚遠。在河岸邊,詩人的憂愁如同千條長河。然而,詩的骨架依然清瘦纖細,意味著詩人的情感表達是如此純凈而瘦削。白天,昆鳥的琴弦在鳴奏,與朋友一同欣賞春天的風景。詩人問朋友是否知道,別離后留下的袖痕。即使分別已久,仍然有一杯別離時的酒留在待客之處。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和故人的別離之情。歲月飄流,時光匆匆,使得兩人之間漸行漸遠。箕斗的比喻形象地表達了彼此之間的遙遠距離,強調了親友間的分離之苦。詩人畔愁千首,表達了他內心深處的傷感。然而,盡管受到歲月的磨礪,詩人的詩骨依然保持清瘦,顯示出他的詩才純粹而瘦削。在白天,昆鳥的琴弦鳴奏,象征著美好的自然景色,而詩人和朋友共同欣賞這春風拂面的景象,增加了詩中的溫情和情感交流。最后,詩人詢問朋友是否知道別離后留下的袖痕,暗示著他們之間曾經的親密關系,即使分別已久,仍然有留下的酒,象征著等待重逢的心情。
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歲月和親友分離的感慨,同時展現(xiàn)了他純凈而瘦削的詩才。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的交融,詩中流露出深情和離愁之意,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歲月的無情和人情的溫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