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遷鶯(收燈后會客) / 作者:史浩 |
才過元夕。
送宴賞未闌,歡娛無極。
且莫收燈,仍休止酒,留取鳳笙龍笛。
金馬玉堂學士,當此同開華席。
最堪愛,是蘭膏光在,金釭連壁。
難覓。
交歡處,杯吸百川,雅量皆京力敵。
老子衰遲,居然懷感,厚意怎生酬得。
況已倦游客路,一志歸安泉石。
但屈指,愿諸賢袞繡,聯飛鵬翼。
|
|
喜遷鶯(收燈后會客)解釋: 《喜遷鶯(收燈后會客)》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史浩。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才剛過去了元宵節。送走宴會的客人,歡樂無盡。不要收起燈籠,也不要停止飲酒,留下鳳笙和龍笛的聲音。金馬玉堂的學士,此時一同開設華麗的宴席。最令人愛慕的是,蘭膏的香氣仍然彌漫在金燭和墻壁之間。很難找到一個交歡的地方,酒杯吸引著百川,雅量與京城的人物不相上下。我已經年老衰弱,居然產生了懷舊之情,如此厚意怎么回報得了。況且我已經厭倦了漂泊旅途,心愿是回歸安泉石的寧靜。只能屈指算計,希望那些賢人能得到榮耀,像飛翔的鳳凰一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充滿歡樂和豪華的宴會場景,以及作者內心的感慨和愿望。詩詞開頭以元宵節為背景,表達了人們歡慶節日的喜悅心情。宴會結束后,作者希望繼續保持歡樂,不愿收起燈籠,也不愿停止飲酒,希望留下音樂的聲音。金馬玉堂的學士指的是高官顯貴,他們共同舉辦華麗的宴會,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詩中提到的蘭膏香氣和金燭、墻壁相連,形容宴會場景的華麗和氣氛的濃烈。
然而,詩詞中也流露出作者的懷舊之情和對安寧生活的向往。作者感嘆自己已經年老衰弱,心生感慨,想要回歸安泉石的寧靜和平靜的生活。他表示自己已經厭倦了漂泊和奔波,希望能夠安享天年。最后,作者表達了對那些有才華的人的祝愿,希望他們能夠得到榮耀和成功,像飛翔的鳳凰一樣。
整首詩詞以歡樂宴會和豪華場景為背景,通過對比和反差,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思考。他同時追求歡愉和安寧,感嘆時光的流逝,最終表達了對人生的思索和對才華人物的祝福。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深情的表達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豪情與憂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