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蹋莎行(鄭開府出示諸公所賦琵琶詞,即席次韻) / 作者:史浩 |
歌舌鶯嬌,舞腰蜂細。
華堂是處皆頤指。
四弦獨擅席中春,移船出塞聲能繼。
慢捻幽情,輕攏柔思。
其中有口傳心事。
主人燈火下樓時,偏渠領略深深意。
|
|
蹋莎行(鄭開府出示諸公所賦琵琶詞,即席次韻)解釋: 《蹋莎行(鄭開府出示諸公所賦琵琶詞,即席次韻)》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史浩。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歌唱的喉嚨婉轉如鶯鳥,舞蹈的腰肢輕盈似蜜蜂。華堂中的人們無不指點稱贊。四弦琵琶獨自在席上奏響春天的曲調,如移船出塞的聲音綿延不斷。慢慢地捻動琴弦表達深情,輕輕地拂攏柔軟的思緒。其中蘊含了心靈深處的秘密。當主人點亮樓下的燈火時,特意引我一起領略深深的含義。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琵琶曲藝表演的場景。詩人描繪了歌唱者婉轉動人的嗓音和舞蹈者輕盈靈動的身姿,以及華堂中觀眾們的贊美和指點。詩人將琵琶的聲音比喻為移船出塞的聲音,寓意琵琶曲調能夠帶領人們超越現實,進入遙遠的心靈世界。在演奏中,琵琶彈奏者以細膩的技巧表達出深情和柔軟的思緒,讓聽眾感受到琴聲中傳遞的心靈秘密。最后,當主人點亮燈火時,詩人特意引領讀者一同去領悟琵琶曲背后深邃的含義。
賞析:
《蹋莎行》以琵琶曲藝表演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展示了音樂與舞蹈的美妙,以及藝術能夠觸動人心的力量。詩中的“歌舌鶯嬌,舞腰蜂細”,生動地描繪了歌唱者和舞蹈者的形象,給人以美好的視覺感受,也表達了藝術的靈動和活力。詩人運用了“移船出塞”的比喻,將琵琶的聲音與邊塞的景象相聯系,給人以豪情壯志和超越現實的感覺。詩人還通過描寫琵琶彈奏者的技巧和琴聲中的情感,展現了琵琶音樂的細膩和深情。最后一句“偏渠領略深深意”,以一種含蓄的方式,表達了琵琶曲背后所蘊含的深邃內涵,呼喚讀者一同去體味琵琶音樂的美妙之處。
這首詩詞通過對琵琶曲藝表演的描繪,將音樂、舞蹈、情感和思緒相融合,展現了藝術的魅力和琵琶曲的獨特之處。讀者可以通過賞析這首詩詞,感受到音樂的力量和藝術的美妙,同時也被引導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