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清明) / 作者:史浩 |
提壺漫欲尋芳去。
桃紅柳綠年年事。
唯有列仙翁。
清明本在躬。
何須從外討。
皮里陽秋好。
堪羨個中人。
無時不是春。
|
|
菩薩蠻(清明)解釋: 《菩薩蠻(清明)》是宋代文人史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提壺漫欲尋芳去。
桃紅柳綠年年事。
唯有列仙翁。
清明本在躬。
何須從外討。
皮里陽秋好。
堪羨個中人。
無時不是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追求自然美和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人借著清明時節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美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明時節為背景,通過描繪桃紅柳綠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詩的開篇寫道“提壺漫欲尋芳去”,詩人手持酒壺,自由自在地尋找芳香的地方,意味著他要追求美好的事物和境界。接著,詩人提到“桃紅柳綠年年事”,形容了春天的景色,說明美麗的景色每年都會出現,而且美麗的事物都是短暫的,與人生的短暫相對應。
然后,詩人提到“唯有列仙翁”,指的是那些達到了仙人境界的人。他們超脫塵世,能夠真正體驗到清明的本質和內涵。詩人表示,清明的真正意義在于個人的修身養性,而不是通過外在的方式來追求。
接下來,詩人問道“何須從外討”,意味著何必追求外在的名利和物質享受呢?他認為真正的價值和美好在于內心的寧靜和超脫。他提到“皮里陽秋好”,形容自己內心的寧靜和平和,暗示他對于追求內心美好的人羨慕和贊嘆。
最后兩句“堪羨個中人,無時不是春”,詩人表達了對那些能夠體驗到內心美的人的羨慕之情,他們能夠在任何時刻都感受到春天般的美好和生機。整首詩以清明時節為線索,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對內心美的追求,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贊美。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和內心境界的追求,同時也提醒人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通過內心的修養與境遇和諧相處,才能真正體驗到生命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