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間作 / 作者:潘大臨 |
落日春江上,無人倚杖時。
私蛙鳴鼓吹,官柳舞腰支。
獵遠頻翻臂,漁深數(shù)治絲。
我猶無彼是,風豈有雄雌。
|
|
江間作解釋: 《江間作》是宋代詩人潘大臨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落日春江上,
無人倚杖時。
私蛙鳴鼓吹,
官柳舞腰支。
獵遠頻翻臂,
漁深數(shù)治絲。
我猶無彼是,
風豈有雄雌。
譯文:
夕陽下春江流淌,
無人倚著杖休息。
私自的蛙兒鳴叫吹奏,
官方的柳樹搖曳腰肢。
遠處的獵人頻繁揮動臂膀,
深水中的漁夫?qū)掖握{(diào)整漁線。
我仍然不能理解彼此的差異,
風又何必分男女。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春江景色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物活動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江間景色的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中的落日春江上,形象地描述了夕陽下江水的景象,給人以寧靜和美好的感受。無人倚杖時,暗示詩人獨自一人在江邊思考,抒發(fā)了孤獨和寂寞之情。
私蛙鳴鼓吹、官柳舞腰支,通過對蛙聲和柳樹搖曳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機。私蛙和官柳的對比,折射出人與自然的差異,暗示了人們在生活中的不同身份和角色。
獵遠頻翻臂、漁深數(shù)治絲,描繪了遠處的獵人揮動臂膀和漁夫調(diào)整漁線的場景。這些描寫突出了人們在江間的生活和勞作,表現(xiàn)了人類與自然的親密聯(lián)系。
最后兩句“我猶無彼是,風豈有雄雌”,表達了詩人對人與自然、自我與他人之間的界限的思考。詩人認為自己無法理解彼此的差異,認為風并無男女之分,暗示了對界限和身份的思考和質(zhì)疑。
賞析:
《江間作》通過對江間景色和人物活動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界的美麗和人類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和身份的思考。詩人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江水、蛙聲、柳樹、獵人和漁夫等元素,給人以豐富的視聽感受。詩中的對比和象征手法,使得詩意更加深遠,引發(fā)讀者對人與自然、自我與他人之間關(guān)系的思考。
該詩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和深刻的主題,展示了宋代詩人的藝術(shù)才華和對自然與人生的洞察力。通過閱讀和品味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江間景色的美麗,同時也引發(fā)對人生和身份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