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行在今歲元夕放燈頗盛 / 作者:葛立方 |
寂寞元宵十六霜,月中披蓑帶干將。
兜鍪第見烽火舉,觚棱不辨華燈張。
新來冰天被聲教,鐵騎無復馳沙場。
繒山再見舊燈影,金枝密焰看流芳。
鳴珂篝燭競游衍,金吾不禁春宵長。
傳聞慈寧更煒煒,萬歲聲動東朝觴。
琉璃云母萬枝寶,桂膏蘭灺飄余香。
我今暫留三家野,豈有鵠采開蓮房。
聊向豬欄迎紫女,更設膏粥祈蠶桑。
葉師無恙可霄漢,會把如意游西涼。
|
|
聞行在今歲元夕放燈頗盛解釋: 《聞行在今歲元夕放燈頗盛》是宋代葛立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寂寞元宵十六霜,
月中披蓑帶干將。
兜鍪第見烽火舉,
觚棱不辨華燈張。
新來冰天被聲教,
鐵騎無復馳沙場。
繒山再見舊燈影,
金枝密焰看流芳。
鳴珂篝燭競游衍,
金吾不禁春宵長。
傳聞慈寧更煒煒,
萬歲聲動東朝觴。
琉璃云母萬枝寶,
桂膏蘭灺飄余香。
我今暫留三家野,
豈有鵠采開蓮房。
聊向豬欄迎紫女,
更設膏粥祈蠶桑。
葉師無恙可霄漢,
會把如意游西涼。
中文譯文:
元宵節里,十六天的霜寒寂寞無人。月亮中掛著一件帶子,像是干將的蓑衣。兜鍪頭盔第一次見到烽火升起,觚棱杯子已無法分辨出華燈的擺放。
新來的冰天被聲音所感染,鐵騎不再奔馳于沙場。繒山再次見到了舊時的燈影,金枝密集的火焰看起來如此絢爛。
鳴鐘聲和篝火的燭光競相閃耀,金吾也無法阻擋春夜的延長。傳聞中慈寧更加光輝照人,萬歲的聲音在東朝盛宴中響起。
琉璃和云母制成的萬枝寶燭,桂膏和蘭燈飄揚出余香。我如今暫時留在三家野地,怎會有時間去摘取蓮花。
只能在豬欄中迎接紫女神,又設立膏粥祈求蠶桑的豐收。葉師無恙地飛越蒼穹,帶著如意在西涼游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宵節的景象和作者的思緒。元宵節是一個寂寞而寒冷的時刻,作者通過描繪十六天的霜寒和月亮中的干將蓑衣,表達了冷清的氛圍。在這樣的背景下,烽火升起,使得兜鍪頭盔和觚棱杯子的光芒黯淡無光,難以辨認華燈的擺放。
然而,新來的聲音打破了寂靜,鐵騎不再馳騁戰場。舊時的燈影再次出現,金枝密集的火焰充滿了光彩。篝火的燭光和鳴鐘聲相互競相,金吾也無法阻止春夜的延長。傳聞中慈寧更加光輝照人,萬歲的聲音在盛宴中回蕩。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琉璃和云母制成的寶燭、桂膏和蘭燈飄揚的余香,展示了元宵節的瑰麗和香氣。然而,作者卻無法享受這一切,他只能暫時留在三家野地,無法去采摘蓮花。于是,他只能在豬欄中迎接虛構的紫女神,并祈求蠶桑的豐收,寓意著他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豐收的期盼。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遐想和希望,他希望葉師(可能指友人)平安無恙,可以自由地在蒼穹中飛翔,帶著如意(象征吉祥如意)游玩西涼,寓意著對自由和遠方的向往。
整首詩以元宵節為背景,通過描繪寒冷的氛圍、烽火和華燈的對比、傳聞中的喜慶和作者自身的思緒,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對自由的渴望以及對豐收和幸福的祈愿。整體上給人以寂寞而又溫暖的感覺,展現了宋代詩人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生活的體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