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巖 / 作者:葛立方 |
頭轉狻猊身臥虎,斕斑苔蘚蒼顏古。
鑿空融結寶月形,只露半規余未吐。
正觀傍睨苦有恨,擬借天工修月斧。
桂樹窅窊墮子香,未見姮娥來倚樹。
姮娥只今居廣寒,虹橋幻成愁阿瞞。
何如巖竇守孤潔,卻視玉兔飛云端。
云端之月有圓缺,常有爭如石中月。
寒光萬丈照幽巖,石上云端兩奇絕。
|
|
月巖解釋: 《月巖》
頭轉狻猊身臥虎,
斑斕苔蘚蒼顏古。
鑿空融結寶月形,
只露半規余未吐。
正觀傍睨苦有恨,
擬借天工修月斧。
桂樹窅窊墮子香,
未見姮娥來倚樹。
姮娥只今居廣寒,
虹橋幻成愁阿瞞。
何如巖竇守孤潔,
卻視玉兔飛云端。
云端之月有圓缺,
常有爭如石中月。
寒光萬丈照幽巖,
石上云端兩奇絕。
中文譯文:
頭轉狻猊身臥虎,
狻猊是神獸,身軀如虎。
斑斕苔蘚蒼顏古,
巖石上的苔蘚斑駁古老。
鑿空融結寶月形,
鑿空而成的月亮形狀寶貴,
只露半規余未吐,
只露出一部分,還未完全顯現。
正觀傍睨苦有恨,
仰望著,苦苦思索并懷有遺憾,
擬借天工修月斧,
計劃借助天工修補月亮的斧子。
桂樹窅窊墮子香,
桂樹在巖洞中沉寂,散發著幽香,
未見姮娥來倚樹,
還未見到傳說中的仙女姮娥依偎樹邊。
姮娥只今居廣寒,
姮娥如今居住在廣寒宮,
虹橋幻成愁阿瞞,
虹橋幻化成了愁思的阿瞞。
何如巖竇守孤潔,
巖洞中守衛著孤潔的美景,
卻視玉兔飛云端,
卻看著玉兔在云端飛舞。
云端之月有圓缺,
云端中的月亮有圓有缺,
常有爭如石中月,
經常爭辯,宛如石中的月亮。
寒光萬丈照幽巖,
寒冷的光芒照亮幽深的巖石,
石上云端兩奇絕,
巖石上有云彩和月亮兩種奇景。
詩意和賞析:
《月巖》是宋代詩人葛立方的作品,描繪了一幅富有幻想色彩的山巖中的月景。詩中以巖石、月亮、仙女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美的追求,以及對仙境般的景色的向往和遺憾。
詩中的頭轉狻猊身臥虎,形容巖石嶙峋險峻,如同狻猊獸軀伏臥虎形態,展現出壯麗的景象。斑斕苔蘚蒼顏古,描述了巖石上苔蘚的斑駁和歲月的痕跡,傳遞出古老而神秘的感覺。
鑿空融結寶月形,只露半規余未吐,描繪了巖洞中形成的月亮形狀,它寶貴而珍貴,但只有一部分露出來,還未完全顯現。這里可能隱含著詩人對美的渴望和追求,同時也暗示人生中未實現的夢想和遺憾。
詩中提到了姮娥,姮娥只今居廣寒,虹橋幻成愁阿瞞。姮娥是傳說中的仙女,廣寒指的是仙界的居所。而虹橋幻化成愁阿瞞,揭示了詩人對仙女的期待,但現實中并未出現,只能在想象中幻化成愁思的阿瞞。
詩人借巖竇守孤潔,卻視玉兔飛云端,表達了他守護著純潔之美,同時又眺望著高不可及的玉兔在云端的自由飛翔。這可能寓意著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逐。
云端之月有圓缺,常有爭如石中月。詩句中的云端之月指的是人們觀看月亮時常常看到的有圓有缺的情況,而且人們對月亮的形狀也有爭議。這里可能暗示了人們對美的感知和理解的主觀差異。
整首詩以山巖、月亮、仙女等意象,通過描繪瑰麗的自然景觀和仙境之美,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遺憾。詩意深遠,意境獨特,給人以想象和思考的空間,展示了宋代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