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唐壽隆上元三首 / 作者:家鉉翁 |
明月升天鏡上臺,燈如蓮沼萬枝開。
恨無立部歌仍舞,空有游人往更來。
秀如王子登門竹,味勝曹公止渴梅。
已向歌謠挹和氣,預知豐歲變污萊。
|
|
和唐壽隆上元三首解釋: 《和唐壽隆上元三首》是宋代家鉉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明月升天鏡上臺,
燈如蓮沼萬枝開。
恨無立部歌仍舞,
空有游人往更來。
秀如王子登門竹,
味勝曹公止渴梅。
已向歌謠挹和氣,
預知豐歲變污萊。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在唐壽隆上元節的場景。詩人觀賞到明月升起到天空中,猶如懸掛在臺階上的明鏡;燭燈點亮后,像蓮花池中的萬朵蓮花一樣綻放。詩人感嘆自己沒有機會加入歌舞的隊伍,而只是看著來來往往的游客。他贊美了竹子的秀美,將其比作王子登門,也贊美了梅花的香味,認為它勝過曹公(指曹操)只是為了止渴。詩人借歌謠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預示著豐收的年景將會改變貧瘠的萊田。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新婉約的筆觸描繪了上元節的景象,展現了一幅美麗而熱鬧的場景。詩人以對月亮、燈光、竹子和梅花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美的贊美和向往。他對自身無法參與歌舞的遺憾,以及對游客來來往往的觀瞻的感嘆,透露出一種對自由自在、快樂歡樂的渴望之情。
詩中所引用的“曹公止渴梅”是指三國時期的曹操,《東觀漢記·曹操傳》中記載了曹操為了止渴而吃梅子的故事。詩人通過對梅花的贊美,暗示了自己對于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和對純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兩句“已向歌謠挹和氣,預知豐歲變污萊”,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美好展望。他相信歌謠的歌唱將會充實人們的生活并改變貧瘠的土地,預示著豐收的年景即將到來。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上元節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的向往、對自由快樂的渴望,同時也寄托了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同時,詩人通過對竹子和梅花的贊美,傳遞了一種對高尚品質和純粹美的追求。整首詩詞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流暢的表達,給人以愉悅和美好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