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任后作 / 作者:夏竦 |
功兼文武帝師臣,久厭崇高樂退身。
任是東山無限好,謝公爭忍負生民。
|
|
到任后作解釋: 《到任后作》是宋代夏竦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夏竦作為一位官員到任后的心情和思考。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功兼文武帝師臣,
久厭崇高樂退身。
任是東山無限好,
謝公爭忍負生民。
詩意:
這位作者夏竦既是一位有才能的文學(xué)家,又是一位武將的師傅。他在久經(jīng)沙場之后,對權(quán)力和享樂感到厭倦,選擇退隱山林。他認為,無論是在東山還是其他地方,都有無限美好的風(fēng)景,但他卻不愿意以個人的享樂來負擔(dān)生民的疾苦。
賞析:
《到任后作》這首詩詞展示了夏竦的心境和價值觀。首先,他在詩中提到自己既是文學(xué)家又是武將的師傅,凸顯了他的才能和地位。然而,他對權(quán)力和享樂的追求卻讓他感到厭倦,選擇了退隱山林。這表明他對功成名就已經(jīng)不再追求,而是對寧靜和自我反省有了更深的渴望。
詩中的"東山"被視為一個隱居的地方,象征著寧靜和遠離世俗的生活。夏竦認為無論身處何處,都能找到無限美好的事物,這種心態(tài)體現(xiàn)了一種超脫世俗紛爭的智慧。而"謝公"指的是謝安,他是東晉時期的一位政治家,以廉潔和為民著想而聞名。夏竦在詩中表示,他不愿意以自己個人的享樂來負擔(dān)生民的疾苦,這體現(xiàn)了他對社會責(zé)任和為民利益的關(guān)注。
總而言之,夏竦的《到任后作》展示了他對功名利祿的冷漠和對寧靜自省的向往。他選擇退隱山林,遠離世俗的紛擾,希望能過上自在寧靜的生活,并將生民的利益放在心頭。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價值觀,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功名和隱逸生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