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御製看毛詩詩三章二章十二句一章八句 / 作者:夏竦 |
周道洽平,聲動文成。
周王棄善,俗移風變。
哀樂異心,治亂殊音。
心發言從,影響攸同。
政行音類,塤篪靡異。
實教化之所由,故能經乎天而緯乎地。
|
|
奉和御製看毛詩詩三章二章十二句一章八句解釋: 詩詞:《奉和御製看毛詩詩三章二章十二句一章八句》
【中文譯文】
周道洽平,聲動文成。
周王棄善,俗移風變。
哀樂異心,治亂殊音。
心發言從,影響攸同。
政行音類,塤篪靡異。
實教化之所由,故能經乎天而緯乎地。
【詩意】
這首詩詞由宋代夏竦創作,題為《奉和御製看毛詩詩三章二章十二句一章八句》。詩中描繪了周王時代的社會狀況和政治風貌。詩人以簡練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周道的衰落、社會風氣的變遷以及治亂的不同聲音。他強調了人心的重要性,認為個人的言行會對整個社會產生影響。政治的執行和音樂的表達相互呼應,形成了一種和諧統一的局面。最后,詩人強調了教化的重要性,將其比喻為緯織天地的偉大力量。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夏竦對周王時代社會狀況的觀察和思考。通過對周道的衰落和社會風氣的變遷的描繪,詩人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混亂和價值觀的扭曲。他通過描述哀樂異心和治亂殊音等現象,表達了對社會失衡的憂慮。詩中強調了個人的言行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呼吁人們以正直的心態發表言論,希望通過個體的力量實現社會的改變。
詩中出現的政行音類和塤篪靡異,表達了政治執行和音樂表達之間的和諧關系。這種呼應意味著社會的穩定和諧需要政治和文化的相互支持和促進。最后,詩人強調了教化的重要性,將其比喻為緯織天地的偉大力量。這種比喻傳遞出了詩人對教育和文化的崇高理念,認為教化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石。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深刻的語言,揭示了周王時代社會狀況的種種問題,并表達了詩人對社會變革的期望。它以政治、音樂和教化為線索,呼吁人們關注個體的力量和社會的和諧,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秩序和價值觀的思考和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