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提舉留詩南華予后五日入山次韻 / 作者:朱翌 |
有句誰知李似陰,好奇仍許杜猶岑。
后期五日來圯下,面壁九年參少林。
瘴鬼安能驚鶴眾,地靈何敢著狐任。
雷車電熾中宵起,看取龍工濟物心。
|
|
鄧提舉留詩南華予后五日入山次韻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朱翌創作的《鄧提舉留詩南華予后五日入山次韻》。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有句誰知李似陰,
好奇仍許杜猶岑。
后期五日來圯下,
面壁九年參少林。
瘴鬼安能驚鶴眾,
地靈何敢著狐任。
雷車電熾中宵起,
看取龍工濟物心。
詩意:
這首詩以一位名叫鄧提舉的人留詩給南華予,并在五天后入山的時候順勢寫了這首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李似陰和杜猶岑的贊美之情,他們都是有才華、好奇心旺盛的人。在后期五天來到圯下之后,作者自謙地說自己與他們相比仍然遠不及。
作者以面壁九年參少林來形容自己在修行中的堅持和努力。"面壁"指的是禪修中坐在墻壁前靜思的修行方式,"九年"表示作者在這個修行狀態中度過了很長的時間。"參少林"則是指作者在少林寺中參學武藝和修行,進一步強調了他對修行的投入和決心。
詩詞中提到的"瘴鬼"和"地靈"分別指代山中的邪惡靈魂和大地的神靈。作者以鶴和狐來象征著高貴和狡詐,表達了他的修行精神能夠超越邪惡和阻礙。在雷電之中,作者看到了龍的工作,象征著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進一步凸顯了作者對修行和自然之間聯系的理解。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己修行過程中的堅持和努力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修行和自然的理解和體悟。作者通過對李似陰和杜猶岑的贊美,以及對自己的自謙,展示了他在修行中保持謙遜和虛心的態度。他將自己與邪惡和狡詐相對立的形象進行對比,表達了他的修行精神能夠超越各種困難和阻礙。
詩詞中運用了一些意象和比喻手法,如"面壁九年參少林"、"瘴鬼安能驚鶴眾"和"雷車電熾中宵起",這些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修行者的堅持、勇氣和與自然的聯系。整首詩詞意境深遠,韻味獨特,通過對修行和自然之間的關系的思考,傳達了一種超越凡俗、追求內心升華的精神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