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秀野亭觀趙昌花 / 作者:朱翌 |
牡丹酴醾送春歸,南風亦復吹戎葵。
青女不瘦芙蓉肌,雪中山茶火爭輝。
此開彼落相背馳,安得坐隅皆見之。
劍南老人來解衣,好手不免如徐熙。
蕭然四幅十二枝,規(guī)模一出眾史卑。
妙處天授非人為,右軍字畫少陵詩。
后來縱好難并馳,傳觀左右識者誰。
愛畫入骨一癡,惜哉不猶坡谷題。
何妨擾擾俗眼疑,秀野前后花成帷,按圖求之君自知。
|
|
過秀野亭觀趙昌花解釋: 《過秀野亭觀趙昌花》是宋代朱翌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春天歸來和花朵盛開為主題,通過形象的描寫展現(xiàn)了自然與藝術之間的和諧融合。
詩詞中的牡丹酴醾送春歸,南風亦復吹戎葵,表達了牡丹花開迎接春天的盛景,南風吹拂著戎葵花。青女不瘦芙蓉肌,雪中山茶火爭輝,描繪了青色的女子肌膚光滑如芙蓉,山茶花在雪中散發(fā)出熾熱的光輝。
詩中描述了花朵的盛開和凋謝相背馳的景象,以及畫家的技藝和才華,既有劍南老人解衣的情景,又有徐熙般的嫻熟手法。作者以敘述的方式表達了花朵的生命和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并將其與傳世之作相提并論,展示了詩畫與文化的交融。
詩詞中提到的蕭然四幅十二枝,規(guī)模一出眾史卑,將畫作與歷史和文化相聯(lián)系,表達了作者對藝術品質的贊賞。妙處天授非人為,右軍字畫少陵詩,表明作者認為藝術之美是天賜的,不是人力所能及的。后來縱好難并馳,傳觀左右識者誰,表達了藝術的傳承和真正理解藝術的難度。
詩詞的結尾,作者自謙自己的癡迷和對藝術的執(zhí)著,并表達了對自己不能像坡谷題詩一樣留名于世的遺憾。作者認為即使被俗眼質疑,也并不妨礙花朵在秀野前后綻放成帷,只有真正懂得欣賞藝術之美的人,才能按圖索驥,理解其中的深意。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展示了自然和藝術之間的相互映襯。通過花朵的形象,詩詞傳達了作者對于花朵生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藝術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詩詞意境優(yōu)美,引人入勝,展現(xiàn)了宋代文人對自然和藝術的獨特體驗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