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仲彌性祝子權 / 作者:朱翌 |
博士曾瞻穆穆光,賢良猶抱漢文章。
江山不隔夢千里,鴻雁欲歸書數行。
蠅變豈能分白黑,木災初未有青黃。
逡巡歲晚成何事,捧腹看儺驅不祥。
|
|
寄仲彌性祝子權解釋: 《寄仲彌性祝子權》是宋代朱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博士曾瞻穆穆光,
賢良猶抱漢文章。
江山不隔夢千里,
鴻雁欲歸書數行。
蠅變豈能分白黑,
木災初未有青黃。
逡巡歲晚成何事,
捧腹看儺驅不祥。
譯文:
曾經擔任博士的人,曾經展現過崇高的光輝,
賢良之人仍然懷抱著漢朝的文章。
江山不會阻隔夢幻之旅,
遠飛的大雁欲歸,只寫下幾行書信。
蠅蚋之變,又如何能分辨黑白之間,
災禍初來時,尚未有明顯的痕跡。
在歲月漸晚的時候,徘徊不前有何用,
我們應該捧腹大笑,驅散不祥的氣氛。
詩意和賞析:
《寄仲彌性祝子權》這首詩詞以朱翌的獨特視角表達了對時代風云變幻的思考和對現實境遇的感慨。詩中描繪了曾經有過光輝歷程的博士和懷抱漢朝文化的賢良之人,展示了他們對于文化傳承的堅守和對于時代變遷的思索。江山不隔夢千里,大雁欲歸書數行,表達了詩人對于遠方友人的思念和對于心靈交流的渴望。
詩中的蠅變和木災,則可以被理解為時代的迷茫和動蕩。蠅變無法分辨黑白,木災初現時并未有明顯的痕跡,暗示著社會的混亂和價值觀的模糊。然而,逡巡歲晚成何事,捧腹看儺驅不祥,詩人通過幽默的筆調表達了對于逆境的樂觀態度和對于迎難而上的勇氣。詩人呼喚人們應當以豁達的心態面對困境,用幽默的態度對抗不祥的預兆。
整首詩詞以簡練而剛健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時代變遷的思考和人生態度的表達,展現了他對于文化傳承的珍視和對于困境的樂觀。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觸動人心,體現了宋代詩人對于社會現實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