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月巖詩 / 作者:朱翌 |
赫日方正中,忽見第二月。
老木盤硬枝,扶疏真桂葉。
煙云成顯晦,弦望靡盈闕。
初無大小余,可以歷沒滅。
但能照行人,千古此山側。
卻笑天上輪,晝夜不停轍。
|
|
游月巖詩解釋: 《游月巖詩》是宋代朱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赫日方正中,
忽見第二月。
老木盤硬枝,
扶疏真桂葉。
煙云成顯晦,
弦望靡盈闕。
初無大小余,
可以歷沒滅。
但能照行人,
千古此山側。
卻笑天上輪,
晝夜不停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游覽月巖時的景象和情感體驗。
詩的開頭,"赫日方正中",揭示了陽光熾熱的白天。接著,詩人忽然發現"第二月",這里的"月"指的是月亮,而"第二月"則可能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出現在白天,或者是指作者在白天看到的月亮形狀與一般的圓月不同。這種不尋常的景象給人帶來了一種詩意的激發。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月巖的景色。"老木盤硬枝"表明月巖上長滿了古老的木質植物,它們的枝條堅硬而扭曲。"扶疏真桂葉"則描繪了月巖上稀疏的桂樹葉子,這些桂樹葉子透過月光顯得真實而清晰。這些描寫構成了月巖的靜謐和獨特之美。
隨后,詩人描述了煙云的變化,它們時隱時現,增添了一種神秘的氛圍。"弦望靡盈闕"表達了觀望的情緒,意味著詩人的目光凝視著遠方,但無法完全洞察其中的奧秘。
詩的下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這個景色的感慨和思考。"初無大小余"意味著在這個景色中,詩人感受到了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存在感。"可以歷沒滅"表明這種存在感超越了個體的生死和存在,具有永恒的意義。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煅煉心靈的愿望。"但能照行人,千古此山側"意味著詩人希望游歷這個月巖的人們能夠體驗到同樣的感悟和境界,與千古共存。"卻笑天上輪,晝夜不停轍"則表達了作者對于天上的月亮的嘲笑,因為它晝夜不停地旋轉,與人們的感悟和體驗相比,顯得平凡和不足。
整首詩詞通過對月巖景色的描繪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于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悟,以及對永恒價值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