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到曲江六首 / 作者:朱翌 |
度嶺三百里,攜家五六人。
卜居依古寺,愛日向初春。
時有逃虛喜,端無去客嗔。
團欒何所作,不寐守庚申。
|
|
初到曲江六首解釋: 詩詞:《初到曲江六首》
詩詞的中文譯文:
初次到達曲江,行程三百里,帶著家人五六位。
卜居在古寺之側,喜歡春日的陽光。
常有逃避世俗的快樂,從不生厭離別的怨嗔。
團圓的庭樹是何人的杰作,守夜不眠直到庚申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朱翌創作的,描述了他初次到達曲江的情景和心境。曲江是一個地名,朱翌一家從遠方度過三百里的山嶺,帶著家人一同到達這里。他們選擇在一座古寺附近安家落戶,喜歡這里初春時節的陽光,顯得愉悅而寧靜。
詩中描繪了一種對世俗繁雜生活的逃避心態,朱翌喜歡遠離喧囂,享受寧靜的日子。他常常感到快樂,因為能夠遠離紛擾,追求內心的寧靜。同時,他也沒有對離別產生厭煩和怨恨的情緒,接納離別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詩中提到的團圓的庭樹,表達了朱翌對家庭和團聚的向往和珍視。這棵樹可能是他們居住的寺廟內的一棵特別的樹,成為他們家庭的象征。他守夜不眠,守護著這個家庭,直到庚申時(中國傳統上每天的時辰分為十二個時辰,庚申時是晚上9點到11點之間),展現了他對家庭和責任的忠誠。
這首詩展現了朱翌對離塵的向往,對家庭和團聚的珍視以及對寧靜生活的追求。通過描繪初到曲江的場景和表達內心感受,詩詞傳遞了一種寧靜、快樂和對家庭的深情。 |
|